株洲中医妇科刘真淋医生治疗月经量少

杨某某  女  4*岁

初诊:202*.0*.1*

主诉:月经量减少伴有经行腹痛5年。

现病史:患者诉近几年月经量逐渐减少,伴有小腹坠胀疼痛,现正值月经第二天,每天月经量仅用护垫即可,血色发黑,腰腹胀痛,月经前伴有头痛。面色晦暗,形体偏瘦。现有潮热出汗,睡眠质量差易醒,大小便正常。平素月经周期为3-4天/23-25天,末次月经202*年7月18日,舌红,苔薄,脉沉细。

中医诊断:月经量少

中医证型:寒凝血瘀血虚

方用:温经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味

吴茱萸15g     当归10g      川芎10g      白芍10g  

炙甘草10g     麦门冬10g    法半夏15g    党参10g

干姜10g       桂枝10g      牡丹皮10g    浮小麦60g

大枣20g       龙骨20g      煅牡蛎20g       ×7副

水煎服,作一次煎煮,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二诊:202*.08.20

诉上次月经期服药后月经有较明显好转,经量增多,颜色转红,腹痛腰痛症状明显减轻,睡眠质量也较明显改善。潮热出汗的现象基本消失。效不更方,继续前方再服7副。


按语:患者形态瘦,平素畏寒,舌底静脉瘀阻,脉象沉细,考虑寒凝瘀阻,现又伴有更年期症状,肝肾气血不足。此案方用温经汤加甘麦大枣汤和龙骨牡蛎,温经散寒,养血健脾,养心安神。吴茱萸、桂枝,丹皮入血散寒而行其瘀,芎、归、芍药、麦冬以生新血,党参、甘草、半夏以正脾气。瘀久者荣必衰,下久者脾必伤也,故方中生姜改用干姜,更注重温中散寒的功效。再加浮小麦、龙骨、牡蛎镇惊安神,养心补血之功效。诸药合用,效果显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