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姐的2019读书笔记:第2本
我这个年龄段的大都做了母亲,自从有了孩子,那话题就总是围绕孩子展开的。在养育孩子方面,头一次做父母的我们想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总是碰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往往在一块讨论很久也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早教班一年2万,有没有必要报呢?
该不该给孩子看电视、玩游戏?
孩子应该多大的时候分房睡?
错过学英语的敏感期了怎么办?
这些问题我在《养育的选择》这本书里找到了答案。
本书由心理学博士陈忻编著,里面解答了13个育儿方面的问题。之本书的作者陈忻,是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后留在美国大学任教。她还养育了两个男孩,可以说是既专业又有经验了。
这位了解中西方教育现状,又对心理学十分了解的妈妈,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致力于将儿童心理学理论和育儿实践结合,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的文章,并把她多年来的经验写到微博上,得到大家一致认可,成了知名大V,于是便有了这本书。
阅读本书花费3天,算上做手绘笔记的时间,约8个小时。
整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内容分析得当,列举了大量心理学实践来阐述观点,在分析的过程中时刻不忘警醒大家,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文中的任何例子都不可照搬照套。里面13个问题都很有代表性,算得上是一本有正确科学观的育儿书籍,值得推荐。
作者就这些比较棘手的问题,从权威的心理学名家角度一一解读,结合她体验过的美式教育,还有自身的心理学知识作出了分析。难得的是在每章末尾还提供给大家几个可以具体实践的方法。
这13章里必有你也正在困惑的问题。
里边主要有早教、教养、学习这几大类。作者在书末尾写到:希望读者可以把这13章的内容融会贯通,相互关连起来看。我的手绘笔记里也做了这样的分类。
关于早教类的问题有:电视里的早教片好不好?上早教机构重要吗?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第一章到第四章都是关于早期育儿的。
第二章讲早教机构要不要报。写明了最好的早教是和父母及周边人的互动聊天游戏等,最好的早教玩具不是越贵越好,而是大自然。早教机构可去可不去,最多是个辅助。
第四章讲的是电视早教节目好不好。2岁之前不建议看电视,看教育类节目也没有多少用,还坏眼睛。前阵子一档早教类育儿节目被美国一个团体告上法庭,而他们自己并没有相关证据证明,自己的节目有教育效果。请家长们不要再盲从于各种电视和APP了,这些电子产品最多也是个辅助。有实验倒是证实了,电视开着发出的声音,都会打断孩子的思考,破坏其专注力。
关于教养的问题有:孩子爱发脾气怎么办?延迟满足对吗?什么是正确的挫折教育?为什么越称赞孩子越差?为何“听话”的孩子有好有坏?快乐教育就是天天快乐吗?
第七章讲“延迟满足”的问题。书中先指出了“延迟满足”的出处,它源于一个棉花糖实验。实验指出能够忍住不吃的孩子,未来的成绩更大。很多家长看到了就有样学样,专门设置障碍,就是不满足孩子的需求,物质上不给,情感上也不满足。作者指出,父母的延迟满足本意是希望孩子习得“自控力”,那么在如何习得“自控力”上,还有很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延迟满足”并不能解决“自控力”的问题。
第九章十章讲的是如何培养“越挫越勇”的孩子,让他们永争第一好不好。这两章解决的问题是,当孩子遇到挫折,如何帮助他们。
第六章讲的是孩子发脾气怎么办。
第五、十一、十二章讲的是制定规则让孩子“听话”和让孩子快乐成长冲突吗?什么是正确的制定规则,什么是“快乐成长”。制定规则不代表父母单方面的压制,不等于一味让孩子听话;“快乐成长”也不是说让孩子自由散漫,无法无天的活。快乐是相对的,人生不可能只有快乐,当我们遇到困难和痛苦的时候,父母应教会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才能达到让孩子快乐成长的目的。
关于学习的问题有:学习知识会破坏想象力吗?错过学习敏感期怎么办?
第三章讲的是“敏感期”。敏感期不重要,错过了也不要过多担心。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了解自家孩子的发展规律,在“关键期”做对事情。
第十三章讲的是关于学习知识会不会破坏想象力的问题。学习和想象力从来都不是对立的,是相辅相成的。知识是想象力的基石,好的学习可以激发想象力。生活技能、与人交往、观察大自然都是学习,不单是学习书面知识。书面知识只停留在书面,跟生活没有联系的话,便不算好知识,照搬照套会扼杀想象力。
以上,是我看完本书的一点小小的心得总结,相信看完本书的家长朋友们一定能学到很多。值得提醒的是,父母在选择养育方法的时候,一定要先做到跟孩子有足够的情感链接,它是一切养育方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