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曾因形象衰老和体态臃肿而饱受诟病的倪萍,再度回到公众视线,却让许多人惊呼:女神归来!
今年59岁的倪萍,半年暴瘦了20斤,整个人的形象和状态获得提升。
当人们疑心重重,猜测她是不是吃了什么减肥药时,她的回应只是淡淡一句:减肥就是要自律,没有捷径。
话说的轻巧,却难以想象倪萍背后对自己真的是够狠,没有铁一般自我控制的坚强意志,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
要知道,减肥前的倪萍曾一度以这样的形象出现,让人不忍直视,更无法和当年的女神相提并论。
自律这个词一直特别火,成功的自律行动不仅助人达到目标,实现理想,更能收获自信和成功。
可是最近却有一些读者留言,谈及自律,他们总是以失败而告终,为此感到苦恼,甚至自我怀疑,不知道该怎么办。
其实答案很简单,自律本身一点没错,想要通过自律提升自己更无可挑剔,但问题的关键是,仅凭满腔热情和三分钟热度,是执行不好自律,完不成目标,实现不了成长的。
自律的执行,不只是舍得对自己下狠手,更要学会聪明的进行自律。
自律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目标设定到提高效率每个环节,都要求你不折不扣,否则必然迷失方向,最终放弃自律。
01
缺乏动力,没有精神支撑
朋友Amy突然有一天宣布要开始晨跑,锻炼身体。
Amy开始蛮有信心,坚持的不错,但随着进入秋冬季,便开始懈怠,嫌户外太冷,于是改为室内进行有氧锻炼,没几天又抱怨说肌肉酸疼,太累了。
Amy本来就是不太爱运动的人,而跑步和有氧锻炼重复性很强,对她来说枯燥又乏味,内心其实是排斥和抵触的。
所以Amy这种自律,内心缺乏热情和兴趣,更没有形成某种精神层面的驱动,很难坚持下来。
后来,喜欢音乐的Amy选择了更有动感和变化的拉丁舞,整个人的状态都变了,在充满激情的音乐中,她不仅锻炼了身体,还体会到了运动带来的自信和乐趣。
当我透过舞蹈室的玻璃窗看到Amy挥汗如雨,铿锵有力地做舞蹈动作,我知道这个自律她一定不会再打折扣。
同样是枯燥的跑步,村上春树坚持几十年,他赋予跑步很深远的意义:
“跑步对我来说,不独是有益的体育锻炼,还是有效的隐喻。在长跑中,如果说有什么必须战胜的对手,那就是过去的自己。”
这几年,彭于晏很火,连续出过很多叫好叫座的影视作品,很多人都变成了他的粉,尤其在《邪不压正》中,简直就是行走的荷尔蒙。
但彭于晏的星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曾回忆起那些灰暗的日子,说当时心里很迷茫,不明白为什么别人会有那么多的戏演,有那么多的粉丝,能够赚那么多钱,接那么多广告,而我他没有?
后来,他总结出了原因:就是自己还不够好。
自己不够好,那怎样才能让自己变好呢,彭于晏给出的答案是:自律、拼命。
可以说,是自律和拼命成就了彭于晏,他曾说过:我没有才华,所以用命去拼,我不怕苦,就怕学不到东西。
没有才华的他,经过不断地拼命,终于变成了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在我们开始进行一项自律的项目前,要么找到兴趣点,要么找到精神支撑。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和驱动自己,持续不断地提供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动力。
否则,中途放弃和半途而废,就再正常不过了。
02
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年初时,人们都会做New Year's Resolution,就是新年计划(或新年愿望)。提出很多雄心勃勃的计划,减肥,加薪,结婚,升学,读书,不一而足。
但又有多少人认认真真对待这个计划清单,将这些新年计划转化成可执行的目标?并将这些目标进一步分解从而落地实施呢?
朋友小帆的新年愿望之一是今年读30本书,这就意味着半个月至少要读完一本书。
小帆执行力的确很强,目前为止已经读了大半,包含小说,励志,旅行,经济,五花八门。
但他的苦恼是,虽然读过这些书,但内容也忘得差不多了,还没完成的那些,也不知道应该再读什么。
我问他,在做新年计划,要读的这30本书,想好主要聚焦在哪些领域的内容?他的输出形式和频率是什么?这些书读完了做什么用?
小帆听后,一脸茫然,他承认确实从没想过这些,就是觉得如果能坚持读下来30本书,不管是什么内容,总会受益,有所收获。
这话倒是没错,所谓开卷有益吗。但如果能把读书的目标设定的更为具体且可执行,这书读起来才更乐趣,收获更大,这样的自律才更容易完成。
比如针对小帆读30本书的计划,目标可以设定成:
数量:10本经济,10本小说,10本旅行
输出形式:每本书读完,做书摘或读书笔记
应用:分享读书笔记到社群或朋友圈,或发表到网络平台,比如豆瓣,简书等。
如果这样设定目标,就会做到有的放矢,在养成读书的自律习惯的同时,会觉得有方向,有信心和乐趣,将这个自律进行到底。
著名作家严歌苓将坚持写作当成自己的日常生活,她出书就像交作业一样“规律”。
支撑这个目标的是她严格的自律生活:晚上10点钟上床睡觉,早上5点钟起床开始写作,下午3点钟去健身房,每隔一天就要游泳1000米。
因此,每隔一两年,严歌苓的名字就会出现在畅销书架或者改编的影视作品上。
每个自律的背后都有强大的目标和方向感支撑。有了目标和方向,才会有自律的持续。
而没有目标的自律,最终让人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自律既不是目的也不是结果,它是帮助我们达成目标的一种强大行动力,所以请记得,目标先行。
03
低效的重复,无法引起质变
自律的过程离不开效率。低效的重复产生再多的量的积累,也无法最终引起质的飞跃。
提高效率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制定阶段性小目标,快速迭代,另一种是提高单位产出。
第一种方法,制定小目标。
比如目标是跑步5公里,一开始肯定不可能跑完,所以我们先从2公里开始,过几天3公里,再过几天4公里,最终实现5公里。
如果因为累,跑不下来,一直维持在跑2,3公里,一到瓶颈期就停下来,不愿意挑战极限,那就会一直徘徊在2,3公里的水平,永远无法完成5公里目标,进而灰心丧气,最终放弃。
第二种方法,提高单位产出。
比如在某个阶段我们需要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输入,而业余时间就那么多,我们只能提高每个小时的阅读量。这可以通过高效阅读和快速阅读法实现。
但如果我们无法或者不愿意在1个小时内完成更多书籍的阅读并获取大量信息,即便我们坚持了读书的习惯,但也会因为最终无法完成既定目标而气馁和放弃。
没有效率的自律,只能是一场完美的自嗨和自我安慰,打着自律的名义,其实做的是无用功。
摆脱低效自律,我们才能真正走在自律的轨道上,在每一个小目标达成时获得自律带来的满足和成就感。
写在最后:
自律,是和人性先天的弱点做对抗,但也绝不是反人性的僵化教条。
萧伯纳说: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领。
倪萍和彭于晏,因为自律,从人生低谷走了出来,让自己灰暗的世界变得更绚烂。
多少人匆匆跟在时间背后,将时间看成最可以挥霍和没有价值的东西,刷手机,打游戏,在浑浑噩噩中度过平庸的岁月。
彭于晏却自始至终都知道:他的时间是用来提升自己的,一分一秒都敷衍不得。
难怪导演林超贤说:“这个年代很多人都想方设法用最短的时间做最多的事情,没想到还有年轻人(指彭于晏),肯花大时间做一件事。”
我们在羡慕彭于晏人生开挂的同时,审视一下自己,工作,生活和职场上又真正做到了,做对了几件自律的事情呢?
自律不是为了跟风赶潮流,更不是为了在朋友圈打卡炫耀,而是在生活本就不易的日子中,让自己不放任、不沉沦,仍然有选择过更精彩一点人生的自由。
“自律给我自由”,不只是一句口号。
作者木沐,清华大学MBA,大型跨国企业高管,LinkedIn专栏作家,36氪特邀作者,微博认证职场博主。10年以上知名跨国企业高管经验,专注于职场和个人成长领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