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和生活一直以来都不容易。可是好像我们也都是在恍惚之间就长大了。生活的匆匆忙忙,我们上一场战役刚结束,还来不及处理鲜血淋漓的伤口就得奔赴下一场战斗。也大概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没那么多时间去难过。也是因为这样,遗忘这件事才不需要费心费力。
想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长大的呢?是从一段撕心裂肺的失败的爱情故事,还是突然发觉爸妈变老的速度已经不是自己长大能赶得上的了。可能是好久不见的好友开始秀恩爱,秀老公秀孩子的秀了朋友圈满屏。或许是某一时间开始为了自己的人生开始发疯一样的努力。你看,人生就是这样,你还没搞明白自己成长的原因,就在时间的洪流里长大了。不论能不能接受,你都是一个大人了。
潜意识里我们都习惯把自己当成孩子,就像是一种保护态。因为大家都该原谅那些不太成熟的孩子,给他们一次机会。炎夏来临的时候,我帮朋友处理了一起恶意讹人的碰瓷事件。看到大家都在医院里等我安排,听我指挥,在我后面看我据理力争的时候,突然特想哭,我再也不能躲在以孩子之名铸造的强大外表下了,我不动声色的长成了一个大人,那些从我嘴里说出来的话,好像随时都可能是至关重要的证据。而我,已经不能依靠爸妈,甚至我要把肩膀借出来给他们了。
一直以来都在承受孤独,比起两个人,我更愿意一个人的感觉。好像在受过打击之后我丧失了爱情这种感知器官。我给自己划了一道线,有人过界,就跑,就躲。于是那些想要走进来的人总会很遗憾的通知我,嘿,你谁都不需要。是吗?我也一直在纠结这个问题,可是也只有自己才最清楚,那道线啊,根本经不起擦。可是该怎么告诉你呢?该怎么告诉你我强大的外表下藏了一颗曾经支离破碎但刚修复好的玻璃心呢?该怎么告诉你,我不强势但没办法,我得照顾好自己?该怎么告诉你,我在笑的时候内心的光明已经不多了呢?又该怎么告诉你,相对于主动我只可能被动的等待呢?想到是这么麻烦一件事,索性放弃了。简单一点可能会比较快乐吧。
在家的每一晚,我都会在饭后陪我妈走走路,说说话。从我小学聊到大学,从她青春聊到婚姻。回家陪爸妈追剧,大多数都是我坐在他们旁边刷手机,偶尔搭一句嘴。通常最后我妈会赖我屋里跟我一起睡。虽然她的呼噜震天响,不过对于我这种高度睡眠的人,完全没有影响。但往往都是等她先睡,我伴着她的呼噜入眠。一旦她的呼噜停了,我就会心一颤,然后用手慢慢试探一下她的体温,如果停个几分钟,还是没有呼噜声,我就会轻轻把她推醒。直到她再睡着,再响起呼噜声,我才能放心的睡觉。我大概是知道的,这种患得患失在高中的一同学去世后就越发严重起来。安全感这种东西跟乐观不一样,我再怎么努力也给不了自己。
好像写文章就得有个结尾,就好像谈恋爱的时候总是要男孩子问:你愿意做我女朋友吗?女孩子回答了愿意才算谈恋爱一样的仪式感。
那么这篇随记的结尾就是,晚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