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年间的一个上午,济南府邹平县一个小镇上的郎中郑信,正匆匆忙忙地赶往县城李员外家,他不是去给人家看病,也不是去走亲戚,而是要赎回在李府丫鬟的女儿翠萍。
郑信为人善良,医术高明,妻子张氏早逝,和女儿翠萍相依为命,他对懂事孝顺的女儿百般疼爱,为何沦落到要把女儿送到李府做丫鬟的境地?
原来三年前的一个凌晨,两个男子抬着一个重病昏迷的老翁来求医,郑信发现老翁脉象很弱而异常,老翁已经上了岁数,油尽灯枯,弄不好会当场断气。
于是郑信让两个男子把人抬走,另请高明,然而两个男子扑通一下跪倒在郑信的跟前苦苦哀求,他们说是老翁的两个儿子,在外地买卖,平时不在父亲身边。
父亲重病后,他们赶紧从外地赶了回来,可是父亲已经昏迷不醒,话都说不出来,他们连夜走了几十里路才把父亲送了过来。
他们请郑信务必想方设法救救他们的父亲,哪怕让他们和父亲说说话也行,郑信本就善良,再加上他尤为敬重孝子,便开始对老翁施救。
然而老翁在郑信施针的过程中,忽然口吐鲜血,呼吸急促,还没等郑信反应过来就咽了气,郑信连忙安慰两个男子,让他们节哀,赶紧把父亲抬回去入土为安。
让郑信没有想到的是两个男子诬赖郑信害死了他的父亲,让郑信赔钱,否则就告到衙门,就在此时起床的翠萍听到前面的动静,跑了出来。
而两个男子看到翠萍,立即冲了上去抓住了翠萍,以翠萍做要挟让郑信赔钱,郑信一向疼爱女儿翠萍,无奈之下,郑信开始和两个男子商量赔偿事宜。
结果两个男子索要一百两纹银,郑信虽然医术高明,救人无数,可是他心地善良,乐善好施,遇到困难的百姓少收或者不收费,家里哪有一百两银子的积蓄?
尽管最后讨价还价到五十两银子,郑信也拿不出,他把家里仅有的十两银子给了两个男子,让他们宽限些时日再来取钱,两个男子这才抬着老翁离去。
可是让郑信父女去哪里凑齐剩下的四十两银子?尽管郑信暂停了医馆,四处求人借钱,也只凑了十两银子,正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更何况他还差三十两银子。
心力交瘁的郑信还担心那两个男子耍横对女儿不利,着急上火的他竟然病倒在床上,走投无路的他准备将医馆卖掉凑钱还给那两个男子。
可是沿街的医馆后面是他们住的地方,如果卖掉,他们何处容身?而且医馆倾注了郑信大量的心血,也是生活的来源,他们以后如何生活?
懂事孝顺的翠萍得知情况之后,她立即说道:“爹爹,女儿不孝,不能为你分忧,如今你已经卧病在床,就不要再操心此事,让我去解决这个问题。”
郑信连忙阻止女儿,毕竟翠萍还小,可是翠萍说道:“爹爹,你刚喝了药,就安心在床上躺着休息,我出去一趟,很快就回来。”
翠萍说完不顾郑信的反对匆匆忙忙地离开了家,半个时辰后翠萍回到家里说钱的事情她已经解决,郑信根本就不信,追问女儿是如何凑到那么多银子的?
翠萍这才说道:“爹爹,我有个认识的姐妹,她母亲在县城李员外家做仆人,她说李员外的女儿彩莲缺一个丫鬟,正在四处寻找,可是接连几个都不满意。
我想去试试,刚才我去找了我的姐妹了解了李家小姐彩莲的情况,我有信心能够长期在李府待下去,而且听说李员外给的工钱是一年十两银子。
而且刚好今天我姐妹的母亲回来探亲,我求她明天就带我去李府,到时候我求他们提前预支三年的工钱,如此一来,不就有钱了吗?”
郑信立即说道:“萍儿,伺候人的活哪里有那么好做的?你才十三岁啊,我怎么忍心让你去做丫鬟筹钱呢?此事莫要再提。”
翠萍忽然跪倒在郑信的跟前含泪说道:“爹爹,我娘去世得早,你含辛茹苦把我养大,如今家里蒙难,我见你整天愁眉苦脸,茶饭不思,如今还病倒了。
女儿心疼你啊,医馆是你的心血,也是我们家的希望,三年一晃就过去了,还请爹爹成全女儿的一片孝心吧。”
正当父女二人为这件事情僵持不下的时候,那两个男子又跑来催着郑信还钱,郑信只好把凑来的十两银子给了他们 ,可是他们还是不依不饶。
懂事的翠萍不想他们打扰父亲,翠萍立即对他们说道:“请你们宽限几日,我们一定将剩下的钱还给你们,否则你们就把我抓走卖了抵债。”
两个男子离开后,翠萍立即对父亲郑信说道:“爹爹,他们不依不饶,即便你卖掉医馆,也未必能凑够钱,而且谁会这么快卖下医馆呢?我们以后住哪里呢?
而且我姐妹的母亲在李家当仆人,有她的照应,你还担心什么呢?如果我们家有了钱,你可以提前把我赎回来啊。所以女儿再次恳请爹爹成全我的一片孝心。”翠萍懂事得让人心疼,万般无奈之下,郑信只好同意了女儿翠萍的想法,挥泪送别女儿去了县城,签了三年卖身契,解了燃眉之急。
郑信的医馆重新开门营业,可是被那两个男子这么一闹,医馆的生意大不如前。不仅如此,那两个男子还经常来他的医馆前说三道四,除非郑信给他们封口费。
郑信知道他们贪得无厌,坚决不给他们钱。可是医馆入不敷出,让郑信想提前赎回女儿的想法破灭,为了摆脱当前的困境和不被要挟,他干脆关了医馆上山采药挣钱。
一晃两年过去,郑信起早贪黑,省吃俭用攒够了十两银子,一想到女儿在别人家做下人伺候别人,郑信就忍不住落泪,所以决定提前将女儿赎回。
那天郑信赶往县城,还顺便背了一筐上等药材,想去县城卖个好价钱,然而他在途中遇到了一件事,耽误了几天才到了县城,卖掉药材之后去了李府。
李家是大户人家,仆人让郑信在外面等候,郑信等了许久才看到女儿翠萍急匆匆地跑了过来,郑信刚想说话。
翠萍对父亲的到来并没有欣喜,而是立刻说道:“爹爹,你怎么来了?我这会正忙着呢,没时间陪你,你在外面等会,等我忙完了再来找你。”“萍儿,出了什么事情,你怎么这么着急?”郑信立即意识到李府或者女儿遇到了什么事情,所以他赶紧问道,翠萍犹豫了片刻说道:“爹爹,小姐彩莲忽然晕了过去,还没醒来,我得赶紧去照顾小姐。”
正所谓“父女连心”,翠萍本想让父亲进去帮着看看彩莲,可是想起两年前的那件事情,她忍住了没有说出来,而郑信想着县城这么大,多的是郎中,何必去趟这个浑水?
所以郑信看着女儿匆忙离去的背影,继续在门口等待,然而没过多久,翠萍又跑了出来,郑信问道:“萍儿,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你们小姐醒了?”
“爹爹,托你的福,小姐醒了,她听说你来看我,非要让我请你进去,她想见一见你,你赶紧跟我进去,请的郎中一会要来为她复诊。”翠萍说道。彩莲小姐刚晕了过去,好不容易醒来,需要休息,为何要见郑信?郑信一边跟着翠萍往里面走一边询问女儿原因,翠萍简单说出了其中的缘由。
原来彩莲虽然贵为富家千金,但是性格温柔,知书达理,奈何三年前生了一场病,虽然请了很多郎中替她诊治,但是始终未能痊愈,总觉得浑身乏力,没有精神。
生病的人心理往往比较脆弱,情绪容易激动,开始对身边的丫鬟仆人诸多不满,百般挑剔,让人觉得很难伺候,连续更换了好几个丫鬟,都没有让彩莲满意。
直到翠萍出现后,彩莲见到比她小两岁的翠萍觉得格外亲切,同意翠萍留下,还答应了翠萍的请求,预支了三年的工钱让她带回家解决了燃眉之急。
翠萍留在了李府,将彩莲照顾得细致入微,不仅如此,由于彩莲身体不适,没有精神,而且胃口极差,对任何美食都提不起兴致,日渐消瘦,让她的父母心疼不已。
而翠萍自幼跟着父亲学习了药理,她特别喜欢钻研药膳,不懂的就问父亲,一来是为了将来照顾好忙碌的父亲饮食,二来是将来做个好妻子,好儿媳。
翠萍开始做药膳让彩莲尝试食用,彩莲吃了翠萍做的药膳,胃口大开,赞不绝口,由于饮食方面得到了改善,彩莲的精气神逐渐得到了恢复,身体也慢慢康复。
因此彩莲对翠萍十分感激,二人私底下以姐妹相称,彩莲也跟着翠萍学习药膳,同时也抽空教翠萍读书识字,琴棋书画,李员外夫妇对翠萍这个丫鬟也是格外的喜欢。由此可见,勤劳善良,孝顺懂事的人总会有好运,总会招人喜欢,不过翠萍在让人羡慕的同时,也遭到府上其他人的嫉恨。
按理说彩莲比翠萍大两岁,已经年满十七岁,早就到了婚配的年龄,而且彩莲貌美如花,知书达理,温柔贤惠,而且出生富贵名门,上门求亲的人络绎不绝。
但是李员外夫妇一直当彩莲为掌上明珠,总想挑选一个门当户对得好女婿,而彩莲也不想嫁给富家纨绔子弟,所以一直没有挑选到合适的对象。
就在几个月前,彩莲带着翠萍去城外的寺庙祈福,偶遇一名风度翩翩的男子,缘分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二人只相互对视一眼便一见钟情。
事后才得知那位公子是新上任的知县的公子陈辉,是个秀才,跟随来邹平县赴任的父亲来到这里,由于他的母亲旅途劳动,身体不适,他特地来为母亲的健康祈福。
彩莲是个女子,她不好主动求父亲去陈知县家说和此事,因此终日愁眉不展,茶饭不思,不过没过多久陈知县请了媒婆来李府上门提亲,陈李两家当即定下了这门婚事
三礼六聘,一切都进展顺利,婚期将近,然而在不久前,彩莲觉得身体不适,李员外夫妇以为彩莲的老毛病又犯了,请来了郎中替彩莲诊治,郎中却束手无策。
翠萍像以前那样尝试着用药膳帮助彩莲调理身体,可是这一次非但没有任何效果,反而彩莲的病情加重,还出现了昏厥的现象,翠萍衣不解带的照顾着彩莲。
就在郑信在李府门口等待女儿的时候,彩莲又晕了过去,所以翠萍没有及时出来,彩莲醒来之后,发现翠萍不在身边便问她去了哪里?
彩莲得知翠萍的父亲来看望她,所以和翠萍情同姐妹,知书达理的彩莲让翠萍去请她的父亲郑信进来。
郑信原本就是郎中,他习惯性地看了看彩莲,顿时皱了眉,因为他发现彩莲脸色蜡黄,嘴唇发紫,没精打采,好像是中了毒。
不过郑信想这请郎中马上就要过来,所以他没有吭声,他本想说提前让女儿回去的事情,可是眼下的情况他没好意思开口,只好说是到县城办事,顺道来看看女儿。
而且因为那两个男子的事情,翠萍在外人面前从未提及过父亲郑信曾经是个郎中,李员外夫妇也没想过让郑信帮着诊治彩莲。
郑信觉得他不方便久留,便起身告辞,他刚走到院中,发现有个仆人带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过来,顿时心里一惊,同时也勾起了郑信那段伤心的往事。原来郑信生于农村,自幼跟着父亲上山采药,和跟着父亲去镇上的医馆卖草药,当时医馆的张郎中,见郑信为人忠厚,对药材有着很强的天赋,便收郑信为徒。
张郎中中年得女,有个女儿名叫凤菊,她和张郎中另外一个学徒冯清自幼相识,而冯清是张郎中朋友的儿子,他一直喜欢漂亮的凤菊,希望长大后娶她为妻。
正所谓“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也许是凤菊和冯清太熟的缘故,她当冯清只是师兄,并没有别的意思,反而对忠厚善良的郑信情有独钟。
等三个孩子都长大后,冯清求父亲跟张郎中求亲,可是张郎中夫妇和她的女儿一样觉得冯清对凤菊确实很好,但是城府太深,最终他们还是决定选择了忠厚善良的郑信。
郑信和凤菊成亲当日,冯清借酒大闹了婚礼现场,被他父母带回去之后消沉了一阵子,直到他的父母在镇上帮他开了医馆,另外寻了一门婚事才安定下来。郑信和凤菊结婚后夫妻恩爱,孝敬老人,由于张郎中年事已高,再加上翠萍出生,他便将医馆交给郑信打理,在家里享受天伦之乐。
然而在翠萍五岁那年,张郎中夫妇先后去世,悲痛的凤菊因此大病了一场,好在她在郑信的精心照顾下,身体逐渐恢复。
那天郑信接到一个急诊,在十几里外的农村,由于她放心不下妻子,他本不想去,可是对方一再恳求,凤菊说她已经好了很多,可以照顾自己和女儿,让郑信放心的去出诊。
由于道路难行,再加上病人病情严重,十分棘手,等郑信诊治完病人回家时,已经很晚了,当他来到家门口,眼前的一幕让他痛不欲生,懊悔不已。
因为他发现邻居抱着一直在哭的女儿翠萍,他的妻子凤菊因为起夜,不慎摔倒,后脑勺撞到了板凳角上,不治身亡。
郑信和妻子感情深厚,而且他始终觉得对不起妻子,所以即便有人劝他续弦,好生个儿子继承他的衣钵,但是郑信决定此生不在另娶,只想把女儿翠萍抚养长大。
此后郑信将全部的心思和精力花在女儿和医馆上面,以减轻内心的愧疚和对妻子的思念,由于郑信医术高明,而且他为人善良。
因此来医馆看病的人很多,反而冯清的医馆显得冷冷清清,冯清对此很不满,曾经多次找郑信让他和自己一起抬高价格,不要随便施舍病人,影响他医馆的生意。
不过都被郑信拒绝,再加上冯清总会提醒郑信,是郑信疏忽了对凤菊的照顾,才导致凤菊意外身亡,为此师兄弟二人很少走动。
两年前郑信出了那件事,关闭了医馆,冯清的医馆生意火爆了起来,他趁机抬高价格,赚得盆满钵满,几个月前搬到县城新开了个大医馆。
郑信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师兄冯清,他礼节性的和师兄打了招呼之后准备离去,可是冯清拉着他说道:“师弟,你我师出同门,难得在这里相遇,彩莲小姐的病有些奇怪,不如进去帮我参详参详?”若是换成别的郎中,郑信怎么都不会参与此事,可是他对冯清十分了解,小病看成大病,趁机多收费用,因此郑信担心彩莲的病情,便依了冯清的意思。
冯清见过李员外夫妇之后,为他们介绍了郑信,李员外夫妇十分高兴,希望他们师兄弟联手治好彩莲的病,不要耽误了女儿的婚期。
冯清说彩莲中了毒,还询问是谁负责彩莲的饮食?一旁的翠萍连忙说是她负责小姐的饮食起居,这些日子彩莲胃口不好,为她做了药膳。
冯清立即让她把剩饭剩菜拿来查验,结果饭菜中有毒,郑信和翠萍都吓得不轻,翠萍连忙解释道:“这些药膳我做完之后,都会尝试,我怎么没有中毒?”
“你爹做过郎中,你也跟着学了一些药理,你应该清楚有些毒对正常人影响不大,但是对彩莲这样体质的人却很致命,为何要害你的小姐?”冯清冷笑一声说道。
彩莲赶紧帮着翠萍解释,结果她一激动又晕了过去,李员外夫妇尽管很喜欢翠萍,但是常言道“知人知面不知心,画龙画虎难画骨”,所以他们赶紧让人把翠萍抓了起来,追问她为何要害女儿彩莲?
无辜的翠萍刚想解释,一个丫鬟忽然说道:“老爷,夫人,我知道翠萍为何要害小姐,因为她也喜欢我们未来姑爷陈辉,她多次背着小姐去和陈辉私会,送陈辉定情信物。”
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翠萍本想解释,但是她犹豫片刻后没有吭声,因为彩莲和陈辉相遇之后,得了相思病。
翠萍不忍心小姐如此,便自告奋勇地带着彩莲给的信物去见陈辉,陈辉也请翠萍帮着传递了信物和他写的诗词或书信,翠萍自然不能将此事说出去,这样会有损小姐的清誉。
李员外夫妇见翠萍没有任何解释,命人要把翠萍送到县衙治罪,郑信刚想替女儿辩解,冯清说道:“李员外,李夫人,恐怕翠萍这个丫头没这个本事。郑信以前是个郎中,因为治死了人赔了一大笔钱,还关了医馆,不得已才把翠萍卖到你这里做丫鬟,想必那个毒是他交给翠萍的。
恐怕只有他才有解药,他们这么做是为了破坏彩莲小姐的婚事,好让翠萍攀附知县家公子,应该将他也一起送到县衙治罪。”
李员外看着昏迷的女儿,命人将郑信也一并抓上,郑信坚信女儿不会做伤天害理的事情,肯定是遭人陷害,若他也被送到县衙,谁来救她可怜的女儿?
想到这里郑信迅速从怀里逃出一块石头说道:“且慢,李员外,我有办法证明我女儿是无辜的,而且还可以帮你查出谁才是真正的凶手,而且可以帮彩莲解毒。”
可是冯清冲了上去,一把夺走了郑信手里普通的石块,拿到手里掂了掂分量,又看了看,笑着说道:“就凭这块破石头,有这么大的能力?你分明是想拖延时间吧?”
冯清说完,直接将石头扔了出去,郑信看着被扔到院中还在翻滚的石块,显得底气有些不足,因为他也不确信这个石头能实现他所说的一切,那么他是如何得到这个石块揣在怀里呢?
原来郑信在来县城的路上之所以耽误了几天时间,是因为他在翻越一个山坡时,遇到一个男子手里抓了一只吱吱叫着不停,拼命挣扎的小猴子。
郑信好奇地问男子从哪抓到猴子,抓来干什么?男子说他是耍猴人,原本手里有一只猴子,因为上了年纪,不太灵活,所以他来山上抓了这只猴子,回去训练后帮他赚钱。
就在郑信和男子说话的时候,小猴子一直盯着郑信,而且双目含泪,吱吱地叫着,仿佛是在哀求郑信救救它,善良的郑信动了恻隐之心,劝男子将猴子放了。
男子说除非出钱将猴子买下,郑信身上带的银子是想将女儿赎回的,可是他想到身上带的药材还能卖钱,便花了三两银子将猴子买下,将小猴子带到山上无人的地方放了。
小猴子似乎很懂事,朝着郑信作揖致谢,可是它并没有离开,而是拉着郑信的裤脚把他往山上拽,郑信推开了小猴子,可是小猴子又冲了上来,莫非小猴子有事相求?
郑信好奇地跟着小猴子上了山,不多时来到一个山洞,他看到一只年迈的猴子躺在草堆上,身边围着一群猴子,小猴子拉着郑信来到老猴子的身边,郑信这才发现老猴子受了伤,而且奄奄一息。
郑信这才明白小猴子为什么拉他上山,不由得感叹万物有灵,而且小猴子聪明机智,老猴子被郑信抢救了过来,身体逐渐好转,但是需要人照顾。
可是郑信惦记着女儿,于是准备离开,可是一群猴子朝着他作揖,拉着他不肯让他走,郑信明白猴子们是想让他留下来照顾老猴子,郑信为之感动,索性在洞里住了几天,直到老猴子基本痊愈。
郑信离开的那一天晚上他梦见有个白发老翁对他说:“大恩不言谢,我孝顺的孙儿为了给我治病,不顾危险下山去找人,结果被抓,你不仅救了我孙儿还治好了我的病。
我不能像人类那样付你诊费,但是我在山上偶然得到一块奇石,我把它送给你,关键的时候可以让你心想事成,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郑信醒来时发现手里有块普通的石块,他随手将它扔在地上,可是一旁的老猴子将石块捡了起来,放在郑信的手上,还示意让郑信把它揣在怀里,好好收藏。
可是眼下这石块并没有让郑信心想事成,逢凶化吉,李员外夫妇担心女儿的病情,一边命人抓住郑信,一边让郑信交出解药,冯清正得意洋洋的在一旁看热闹。
然而就在此时,地上的石块忽然腾空而起,散发出万道光芒,从院中飞进了屋里,众人都惊呆了,来抓郑信的仆人和家丁忽然动弹不得,紧接着其他人也无法活动。
那一刻仿佛时间静止了,忽然石块变成一块硕大的铜镜,里面有着清晰的画面,看完那些画面,众人顿时明白这一切竟然都是冯清的诡计和阴谋。
原来冯清因为凤菊嫁给了郑信,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对郑信怀恨在心,只不过他城府很深外人看不出来,他一直想纠缠凤菊,可是没有什么机会。
凤菊的父母去世后,当冯清遇到有棘手的,需要出诊病人时,他都会将别人推到郑信的医馆,好有机会纠缠凤菊,让凤菊苦不堪言,可是她不想让丈夫知道此事,一直有所隐瞒。
那天郑信出诊,冯清再次去找凤菊,凤菊为了清白奋力反抗,结果被冯清失手推倒而亡,冯清制造了凤菊自己摔倒的假象蒙骗过关。
后来由于去郑信医馆看病的人多,影响冯清医馆的生意,当那两个男子抬着父亲来看病是,他知道老翁已经不行了,他在老翁身上动了手脚,让他们来找郑信。
而那两个男子根本就不是什么孝子,他们之所以抬着父亲来看病,是因为他们想知道家里钱财藏在哪里,所以冯清和两个不孝子合谋演了一出戏,让郑信赔了钱还关了医馆。
然而此事并没有完,冯清将医馆搬到县城来了之后,他的女儿意外认识了陈辉,对他动了情,求冯清玉成她和陈辉之间的好事。
冯清也想攀上知县这个高枝,他想尽办法得到机会去给陈辉的母亲治病,和陈知县熟了起来,便跟陈知县说想结为亲家。
可是陈知县得知儿子喜欢的是李家小姐彩莲,陈知县夫妇尊重儿子的选择,和李家定了亲,冯清因此怀恨在心,他本就知道翠萍在李府做丫鬟。
于是阴险狡诈,心肠歹毒的冯清买通了李府的丫鬟,想到了一石二鸟的毒计,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冯清的所作所为被郑信得到的石块公之于众,恢复活动的李员外立即命人将冯清拿下,送到了县衙。
陈知县得知冯清处心积虑地想坑害他未来儿媳,十分气愤,从重惩治了冯清,让他后半生在狱中度过,一干人等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郑信治好了彩莲,陈辉和彩莲的婚礼如期举行,李员外夫妇为了感激郑信和翠萍,认翠萍做了干女儿。
不仅如此,他们还帮助郑信在县城开了医馆,翠萍回到了父亲郑信的身边,在陈辉和彩莲的撮合下,翠萍嫁给了陈辉的一个同窗好友。
几年后,陈辉和翠萍的相公都金榜题名,彩莲和翠萍各自生儿育女,相夫教子,孝敬父母,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郑信年过八旬才无疾而终。
至于那个石块再也没有出现过任何奇效,也许是它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不过郑信一直将石块收藏在身旁。
【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