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别的重逢才更珍贵。很长时间没见的朋友,在你面前我变了,变的更加成熟,变得更加能和你在同一个起点发出奔跑。不知道哪来这么大的的勇气和能量,感觉在两个人的沟通和交流中处于逻辑清晰但又不失感动和调侃的感觉很棒,一句话就把我飞哥吧啦吧啦的一大串诡辩之词给噎得找不着北。最后一句,“好久不见,还蛮想你的”“这是在跟我告白吗?”“是个人都会这么说吧”“嗯我也想你”,把他感动了,把我也感动了。我算是一个合格的文科生了吧。理解力还可以吧。刚开始的僵局并没又绊倒这摇摇欲坠的友谊之树,再一次的重新起航又重新刷新了之前的风貌。好久不见,越显珍贵。
理性战胜感性。理性与感性的交融实在不知不觉间就可以发生转变的。一以贯之的理性追究换不来,活在当下,开心就好的乐趣,一以贯之的感性换来的也不过是情绪泛滥之后的尴尬收场。好聚也要好散。给彼此留下一个好的回忆,理性与感性的双重结合才能取得更加完美的结局,当然前提是要有认真的态度。不认真的你才输了。逻辑力很重要,忽然发现跟一个爱把人绕晕的逗比在一块儿,自己的逻辑里所带来的主导地位却更能让人着迷。想跟有趣的人交朋友。想跟感性的人交朋友,想跟能聊得来的人交朋友,想跟喜欢安静独处的人交朋友。即使是我的导师标准也大同小异。我可不希望自己以后在可能考上研究生的生涯中导师是一个没话找话的low鸡。男导师也不太喜欢,如果感性一点就很棒了,感性的女导师很棒呢。然后希望自己能成为集理性与感性于一身的人。
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不再。换一种说法便是不再拘于外表上的惊羡和疯狂。然而我只想去新图书馆续借那两本对我很有用的书,然而装修什么的已经不能特别吸引我的兴趣,因为习惯了,自习就更不用说了,身边都是些抱着参观猎奇目的去的人,能在那儿好好学习,在我眼里不过是一本假正经,真的因为一座图书馆就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学习态度,如果这种说法很的成立,北大估计便没有差生了吧。能意识到为什么要学习而不是看别人学习自己也去学习更来的稳妥和踏实吗?在穿衣服方面,也不太想穿出些什么花样了,新的,简单的,舒服的,喜欢就可以了,然而并没有必要去赶潮流,因为那时大众赋予你的,而不我是真正想要的,主动权全然掌握在自己手里又何尝不好,为什么要给自己设置一个边框然而再来选择呢?也许跟中国教育有那么些关系吧。可悲。
身体需要。身体很需要睡眠,今天早上下午分别都睡了一大节,现在能解释为什么昨天迷迷糊糊的提不起精神了,虽然平时作息时间大致规律,但是总有那么些小的空白需要人去填补,于是自然的在潜意识的引导下慢慢地睡下了,很柔啊。
凡事都得有个过程。不要急,于自己要留下充足的时间,于别人遇事也要提前打招呼,循序渐进,思维状态才能缓缓的跟过来而不会影响其他事情,正像是,创协出去玩早些知道,现在可能就开始引导自己走向那个状态,玩的时候才能玩的更好,结束了,玩的状态也会一点一点慢慢的消失,好久不见的飞哥约我明天吃饭,这样太快了,需要一定的时间缓和,于是只吃饭不要呆太久,或者推倒下个星期,用一周时间来慢慢推进,凡事要有个过程,这样于自己和于他人都是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