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沾泥才能心中有底

“涉浅水者见鱼虾,涉深水者见蛟龙。”基层一线是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是民生冷暖的“感知末梢”,也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广大干部只有脚底沾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做到心中有底,真正把工作干到点子上、做到群众心坎里。

脚底沾泥,是了解真实情况的必由之路。基层情况千差万别,群众需求复杂多样。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材料,得到的信息往往是经过加工和筛选的,难以全面、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只有走出办公室,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社区院落,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无数扶贫干部深入贫困山区,挨家挨户走访调研,精准识别贫困对象,详细了解贫困原因,因地制宜制定帮扶措施,才让数以千万计的贫困人口脱贫摘帽,过上了幸福生活。倘若扶贫干部只是坐在办公室里制定政策,而不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扶贫工作就可能流于形式,无法取得实效。

脚底沾泥,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所在。基层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往往复杂而具体,没有现成的答案和解决方案。只有深入基层,在实践中摸索、在群众中寻找智慧,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疫情防控期间,广大社区干部、志愿者脚底沾泥,穿梭在各个小区、楼栋之间,排查人员、宣传防疫知识、组织核酸检测、为群众解决生活困难。他们根据不同社区、不同居民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防控措施,及时解决了疫情防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筑牢了防线。如果他们只是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不深入一线了解实际情况,就无法及时有效地应对疫情,可能会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严重的后果。

脚底沾泥,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纽带。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就像鱼与水的关系,鱼离不开水,干部离不开群众。只有脚底沾泥,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期间,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风沙中查风口、探流沙,在暴雨中趟洪水、察灾情,真正了解群众的疾苦,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干部与群众的鱼水深情,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如果干部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就会与群众产生隔阂,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工作也就难以开展。

“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在新时代,广大干部肩负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重任。要完成好这些任务,就必须脚底沾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在基层的广阔天地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能力和水平,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过程中凝聚人心和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心中有底,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