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和一位乘客在公交上聊天,聊到了电影,她说,自己之所以愿意看电影,除了消遣,还可以学到知识。然后她微笑着抛给了我一个问题:“你为什么愿意看外国电影呢?”
其实说心里话,2012年,我刚开始接触外国电影的时候,是在别人的“怂恿”之下开始的,当时看了豆瓣网友评价极高的几部影片《阿甘正传》、《当幸福来敲门》、《肖申克的救赎》等等。随着影片剧情的深入,我渐渐的感受到国外多部影片剧本真实、想象力丰富、表演逼真、极具教育意义,比如《菲利普船长》、《死亡实验》、《银行大劫难》等等,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即使是那些来源于小说或者剧本的影片,通过导演的塑造也能给人带来精神感动或者感官上的冲击,令人身临其境。
新的一天,如果你尚且还有闲暇,那就开启你的家庭影院,来获取和生活的深刻连接吧!因为那些或震撼或温情的场面总有一幕会打动你,行动吧!
《菲利普船长》
推荐理由:
看了《菲利普船长》非常棒,好的作品应当是亚里士多德说得“合情合理的不可能”而不是“不合情理的可能”。电影打动我的是:不是一味脸谱化的表现海盗的恶,而是有层次的表现利欲熏心主动作恶与被命运裹挟的无奈作恶的程度差别;不是一种简单化的展示海盗的凶残,而是渐变的表现恶人在善恶取舍、正邪较量时的内心挣扎和精神煎熬的复杂情绪,一个普通人蜕变为恶人过程中必然与偶然交织作用、主观与客观合力推动的环环相扣与步步惊心;不是让船长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与危机故作镇静、谈笑风声,而是通过嚎啕大哭把船长作为一个普通人面对死亡时内心的柔弱、恐惧和对生的眷恋这些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一览无余的展示给观众-“无情未必真豪杰,平凡英雄最动人”;面对牺牲自己保护船员还是保全自己的道义选择上,导演决然的选择了张扬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而不是随波逐流的应和部分大众精致利己主义的价值观,但这理想主义的张扬不是苍白的说教和造作的姿态,而是让我们看到船长的行为是源于文明社会公民教养的一种惯性和本能,是文化教育和职业训练的必然结果,自然得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般”一般,了无痕迹。这才是好的电影,Tom Hank演的真棒,内敛而深情,坚毅却无助,小怯而大勇,柔软却坚韧。
《势不两立》
推荐理由:
《势不两立》绝对算得上是惊险影片中的佼佼者,影片中的亿万富翁查尔斯是成功男人的典范,他告诉了人们一个精英应该具备的素质是什么:遇事沉着冷静、头脑清晰、自尊爱人、宽容大度,有胆识和魄力,时刻想着别人,体现自己的价值,即使是对他生命有着威胁的人,他也会不计前嫌,鼓励和帮助脱离险境,尽管最后摄影师因伤势过重而死亡,但当查尔斯回到人们中间,有记者问他伙伴是因为什么而死掉的时候,他回答道:他们为了救我而死。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影片中的查尔斯令我为之钦佩的不是他的财富,而是他做为一个男人的品行和素养。
另外这部影片也向人们揭示了这样的启示:
1、精英和普通人的差别,本质在于思维模式和精神境界的不同。精英可以很好的理解普通人的思维模式,而普通人却无法理解精英的思维模式。
2、有些时候,我们总是将时间浪费在等待里,或者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其实唯一的出路就是我们要勇于杀死自己心里的熊,勇敢自救。
《美国狙击手》
推荐理由:
这是一部“爱国主义”满满的电影。影片将伊战描绘为一场反恐战争,伊拉克人无论男女老少基本都是与美国对着干的“野蛮人”,说着令人费解的语言,好像随时都在策划着新的阴谋。而凯尔的使命则是保卫“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他是一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金牌狙击手,却也是一个冷酷沉静杀人不眨眼的战争机器。这种双重而矛盾的属性在影片的集中表现,暗含了导演期待观众对这场战争进行二次反思的强烈意图。
我很喜欢男主的人设,他是那种在最残酷的生存环境中依然能保持坚强的类型,他当然不是少根筋什么的,他只是那种保护他人的愿望和勇气能战胜脆弱与恐惧的人,这使得他不仅在战场上成为传奇,在战场外经过恰当的调试,依然能让生活重回正轨,他的经历比很多普通人更多舛,但依然能克服重重困难,坚强乐观的生活,这种能力,是相当值得珍视的。
希望我们都能继续
喜爱并过充实的生活
公众号:子涵的新视界
有情、有爱、有温度
微信:lifengquan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