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是在女儿读六年级的一天下午,她的班主任突然给我打来电话:“我想了解一下,你家最近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孩子的注意力越来越不集中了,每天完成各科作业也是敷衍了事?”我一听便心里有数:“罪魁祸首应该是我最近给她新买了一部手机。”电话那一端老师的反应很大:“手机最害人了!你知道有多少孩子因为贪玩手机,学习成绩和各种习惯都变坏了!你为什么要给她买手机?”
为什么呢?--因为前不久家族亲眷给奶奶庆祝生日,所有人都各捧一部手机在微信群里疯狂地抢红包和发红包;大家玩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尤其是女儿的堂哥和堂妹,时不时还发出尖叫或欢呼。而我的女儿却是非常的失落—她的手机出现了故障,网速也奇慢无比,总是与那些红包失之交臂。我这个“慈母”见了于心不忍,当即暗下决定要给她买部手机。
递给女儿新手机的那一刻,看到她充满惊喜的眼神,我倍感欣慰。然而很快我便意识到自己错了!—自此以后,只要进了家门,女儿便是机不离手,早起的第一眼要看手机,进厕所、换衣服、吃早餐,甚至穿袜子的时候,都一眨不眨地盯着手机,时不时还用手指在屏幕上比划,成了典型的被手机控制的“低头一族”。这情形,与我这个假借“微商”之名、不分时间与场合都要看着手机的妈妈相比,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
眼见一个六年级的孩子,丝毫没有“小升初”的紧张和压力,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见缝插针地用来玩手机了,我的担忧和后悔便油然而生。仔细观察过了--女儿并没有玩游戏,看八卦,无非是和一位要好的朋友聊语音,然后是在手机上画各种画儿,因为这样,我又不忍剥夺她这份来之不易的且是我亲手奉上的“快乐”。
而与女儿班主任的这一次沟通,却是帮助我下定了收缴手机的决心。女儿一向温顺懂事,她放学后得知消息,显得有些吃惊,却并没有过多的辩解,很快便拿出手机交给了我,然后开始自觉地写作业,一切出奇的顺利。晚上,我坐在电脑前整理资料,突然听到客厅里传来小女儿紧张的声音:“姐姐,你为什么哭了?你为什么流了这么多眼泪?”我连忙走了出去,只见大女儿靠在沙发上,默默无声地挥泪如雨—她的坏情绪果然还是来了!
我走过去拥着她,不想妥协,却也不知如何安慰。女儿扑到我的肩上泣不成声:“我以后不能在手机上画画,不能参加服装大赛了。”我说:“现在是非常时期,你的空余时间实在太有限,以后吧,以后一定会有机会的。”女儿说:“可是以后的比赛内容肯定不是现在这个;而且以后,我也未必能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一起参赛!”
听完这话,我突然想起了女儿七岁那年,我们共同讨论过的一个问题--“我们注定都会错过一些事情”。
那时候,女儿正在读学前班,深深沉迷于各种动画片,每天都不想上学。奶奶语重心长地告诫她:“电视一辈子都有得看,例如奶奶现在不用出去干活了,整天都可以在家里看电视。但是你用来读书和学习的时间,却只有短短的十几年,非常宝贵,一旦错过了,就再也没有那么多时间用来学习了。”此话好有道理,我都忍不住要为奶奶的发言而鼓掌。谁知女儿在上学的路上突然发问:“你和奶奶现在看电视的时候,会选择动画节目吗?”我说不会啊,我们都是看新闻或者家庭剧。女儿激动地说:“那就是了!动画片就是专门给我们这个年龄的孩子看的,等到长大了,就算我能天天看电视,我也不会选择动画片了!所以,如果我的童年和这些动画片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你知道吗?!”
我一时目瞪口呆,无言以对。是啊!若干年后,即使这些动画片还存在,即使还会有更多精彩的动画片诞生,即使孩子天天都有时间看电视,但她却已经过了痴迷动画片的年龄。--“一旦错过,即永远错过!”--真不敢相信,如此深刻而有哲理的话,竟然从一个不足七岁的孩子口中说了出来!
有时候,我们苦心经营的庄稼,到了秋天却只收获了颜色;又或者,扛着钓竿坐在湖岸边一整天,黄昏的时候却只能空手而归;还有可能,我们满心期待在皑皑白雪的季节打雪仗、堆雪人,然而整个冬天竟然没能够见着一片雪花……
我们会错过四季,看不到植物生长最美的时刻;会错过童年,体会不到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会错过一些看起来极为美好的人,还没有来得及真正与TA认识,便要在人海中匆匆的擦肩而过;又或是,还没有来得及享受孩子的天真,便发现TA已经长大成人了;还没有来得及在亲人长辈的膝前尽孝,但他们却已经骤然变得垂垂老已……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已失去”和“得不到”;现实就是如此的无奈和残忍--很多时候,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有些事物,一旦错过,即永远错过。正如现在,我的女儿只能停止痴恋手机,错过这场服装设计大赛。生活总是充满了遗憾,我们注定都会错过一些事情。
唯愿女儿能够懂得:有所失,便一定会有所得。生气、失落、沮丧、悔恨,并不能够扭转局面,改变天意。我们能做的,便是在这些不经意的、不可改变的错过中,学会成长,学会明白--生活中不可避免会有缺憾,无法圆满。
有时候,戛然而止的错过,也是一种缘分;略带感伤的缺憾,也是一种另类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