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一次去电影院看动画片《欢乐合唱团》,还没开场,传来一耳朵英语,好奇地回头,发现原来是一个妈妈带着6-7岁的儿子来看电影,俩人正愉快地聊着对电影的期待。母子俩看起来普通,但是发音地道,口语流利,关键是知道那么多奇形怪状的动物物种,基本上就是native speaker的水平。当下我们就两眼冒着崇拜的小星星,虽然平时自我感觉写论文日常交流是够用了,但假设有一天带娃看片儿,离这样的交流状态离得不止十万八千里,顿时明白了几个同事所言:坚持去英语角是为了能和小孩一起进步。
(二)
前阵子去听钢琴表演会,旁边位置坐着个年轻的妈妈抱着2岁左右的小朋友。心里默默吐槽,现在的家长也太揠苗助长了,居然连这么小的娃都不放过。这位妈妈涵养很好,开场前一直在小声跟闺女说一会不可以吵闹打扰到别人。演奏开始以后,她不时和宝宝低声细语,零星飘进耳朵的几句话让我感受到她应该练琴已久,而且对音乐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我想这样长久浸润在妈妈对音乐的热爱中,当未来有一天,姑娘十有八九会心甘情愿地说愿意。——因为这样的妈妈会发光。
忽然发现自己的认知浅薄了,还以为停留在过去,所有的教育都是过去常见的强迫式望子成龙。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自律,用自己的执着和追求,言传身教地感染着他们的孩子。他们不再是说,“我就是做不到,而你是小孩,所以你就应该做到”而是“我希望你也会以爸爸妈妈为傲。”
(三)
出差去北京,我一直在思考:对于才刚刚走出社会的90后,奇高的房价、不匹配的收入和雾霾简直就是一个困局啊,为什么他们要拼命要扎根在北京?
今年北京的高考状元也耿直地说出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现实。“与其望子成龙,不如自己成龙”恐怕是最骨感又最正确的答案了。毕竟人生没有可比性,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而本身这种努力的状态就是会发光的。
毕竟每一个你,都会希望自己,站在孩子面前,会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