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安全的主要因素
文/戴志梅
所谓心理安全,指的是人面对所处内外环境的安全景况持有的一种追求平稳、不受威胁的应对性心理机制,不需要有任何的戒备心,不担心别人会随时指责和批评自己,有一种安全、自由的感觉,最终实现人与自身、他人、社会和意义世界的全面积极和谐。马斯洛认为安全需要是人的心理需要中的第一要素,即为心理的安全感。所谓心理安全感,马斯洛认为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许多研究也表明,个体的心理安全会对其他方面的发展产生重要积极影响,心理安全的缺失将不利于人的健康成长。
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安全会对学生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春回大地,万物苏醒和舒展,导致人的情绪波动往往很大。基于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春季学期,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安全,给学生营造一个生态的心理空间。首先,我们要了解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学生因素。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心理正处于发育期,心智不成熟,人格尚未健全,遇事耐挫能力较差,有时思想不集中,常常情绪波动大,对外界环境刺激极其敏感,感受性很强,淡适应性弱,缺乏一定的独立性和应变力等等,这些不太健全的心理素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他们的心理不安全。例如,有的初一学生,在小学的时候是优生,可能对初中学习环境和学习课程的适应性不够,在期初考试中,成绩达不到小学时候的优秀,内心就会变得很脆弱,对学习变得不够自信等,久而久之,他的心理安全度就会很低。
2.家长因素。有的家长自我成长得很不好,对孩子的一些犯错行为不够宽容,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很压抑、粗暴,不知尊重孩子。这样的家庭环境没有带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还有的家庭,家长因为工作忙碌,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养育,孩子在这样的和环境中,受到的多为溺爱,是老人们心中的掌中宝。这样的孩子一旦遭遇学习挫折等,心理安全就会受到影响。
3.教师因素。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安全。当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专制有余而民主不足时,例如,当学生顶撞教师的时候,遭到老师的体罚或者心罚,而不是宽容。当学生的课堂回答和教师预设答案不符合时,遭到老师的言语挖苦等,那么,这个时候,学生的心理上往往会产生不安全感。
4.环境因素。和谐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如果,学生所处的班级环境有学生欺压、有校园暴力等境况发生,将严重影响学生心理安全。学生不仅仅生活在校园里,还生活在多元化的信息社会中,各种和学生相关的重大事件发生,也会对他们的心理安全有影响。
当然,影响学生心理安全的因素还有朋辈关系等。
(写于2019年2月24日晚19:11 周日,走路很少,上午追剧,下午写字。近期,在关注学生心理安全,草草写了一点字,关于学生心理安全的维护策略写在了论文里,没放在公众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