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始毛姆,是因为《月亮与六便士》。封面上那句“满地都是六便士,唯独他看见了月亮”,实在吸引我。但阅读完,只觉得无趣。那时也不甚理解,毛姆为何会收到那么多人的喜爱和推崇——直到我遇到了《刀锋》。
小说讲诉了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拉里在参加一战的时候,结识了一位好友。在一次战斗中,好友因救他而牺牲。拉里从此开始思索人生的意义,于是他放弃了世俗中安逸的生活,开始走上了求索的道路。最终在印度获得顿悟。”小说虽然主要围绕拉里展开,但他更像一幅美国众生相:艾略特费尽心力进入上流社会,对业已形成的社交规则游刃有余,最后成为社交名流;伊莎贝尔追求奢侈安逸的生活,放弃爱情选择了商人格雷,最终如愿以偿过上精致奢靡的生活;索苏平静美好的生活被意外毁掉后,声色犬马、沉溺放纵,终于通过死亡解脱……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中苦苦追寻,因追求不同而分开,譬如拉里和伊莎贝尔;因志趣相投而成为好友,譬如拉里和索苏。
书中的众人,最后都算得上“求人得仁”,可是又好像不是那么幸福。他们的人生中,仍免不了诸多的遗憾:艾略特因年华老去被上流社会抛弃、伊莎贝尔始终深爱着拉里、索苏一直在怀念过去的生活……他们都是俗人,都没有越过人生这把刀的锋刃。人生的刀有两个面,我们这些生活在尘世中的俗人只是停留在刀的一个面上,而要到达另一面,即所谓得救之道,就必须越过刀锋。但是刀锋是如此锐利,寻常人难以越过。小说中真正越过刀锋了也只有拉里一人而已,足以见得其困难程度。当越过刀锋之时,锋利的刀锋就将斩断你与尘世间的一切联系,而大多数俗人是不舍得斩断的。
小说中有一段话:“人生如果不想随波逐流,就几乎等于是场豪赌,失败的人不胜枚举,成功的人寥寥无几。”要想越过刀锋,就是这样一场豪赌。有资格自由无拘,快意山川,自然是好,但许多人依旧平凡,甚至不得不耗费大量的光阴,为了简单的生存,为了旁人的期许,去争斗,去苦修,最终在这条努力不平凡的路上,或功利,或世故。能在有生之年挣扎出泥塘,并活得怡然自适的,毕竟是少数。甚至很多人在企图越过刀锋的途中,丧生于锋刃之下。他们既不能实现真正的超脱,又无法在回归世俗的生活。
一把刀的锋刃不容易越过,所以智者才会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其实人生的意义,并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是个人选择不同而已。刀锋的两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只是两种不同的选择。我们需要勇敢地地去选择,并最终为自己的选择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