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记得高考之前,老师拿了一张表,让大家填写自己想去的大学,大家“刷刷刷”大笔一挥,诸如厦门大学这些名牌学校跃然纸上。
老师把表收了上去,看到大家填写的大学,只是笑了笑,然后问,没有人想要报X大的吗?
X大是我们本省的大学,唯一的一所211大学。
那时大家心高气傲,纷纷摇头,异常坚定的说,不。
谁会想要在本省读大学呢?
那时的我们,满心想要离开本省,去到自己向往的城市,大干一场。
记得那时老师只是笑得意味深长,摇了摇头。
等高考结束之后,填了志愿,果然,班里绝大部分的人都选择了出省,无论考得如何都不愿意留在省内。考出了省外的,都是欢天喜地,想着可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相反,那些考虑到专业的同学,留在了本省读了X大或是其他大学的同学,都是唉声叹气,说当初多考几分就好了。
我就是属于那种兴高采烈的同学,我考出省了。
记得毕业晚会快要结束的时候,班主任问我们以后想不想回省内工作,大家又是摇头,老师又是笑了起来,和我们说。
“其实你们都还小,等以后自己就会想要回来工作了。读本省的同学以后也觉得,自己读了本省的大学其实挺好的。”
大家全都不以为然,那个时候老师说的话压根没人能理解,笑着回了句“不可能的”。
那时候的大家眼里全是对未来的憧憬,仿若将要展翅高飞的鸟儿,丝毫不畏风雨,也丝毫没有任何顾忌和念想,所有阻拦都不算阻拦。
回省工作,在省内读书,仿佛是极其不可能,也不情愿的事情。
没人愿意待在家里,都想出去闯一闯,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再也没有束缚和父母的耳提面命。
自由仿佛触手可及。
02
只是很神奇,后来出省前的所有欣喜都啪啪打脸了。
大一开始没多久,班群里就已经有人开始抱怨,当初应该报省内的大学的,这样时不时还能回家吃个饭,散个步。
很多个过节的日子里,想念父母的日子里,我也会像他们这么想。
但是上大学,我还是没有后悔出省的,离开了省内,我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然后认识了从各个地方来的朋友。
看到了省外的世界,四年的时间让我对这座城市从陌生到熟悉了些,吃了这边的美食,见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虽然离家远了些,但也算是有所值的。
这四年的时间,当做增长见闻,也未尝不可。
如今大三了,大家都开始准备考研考公,又或是为自己以后想要从事的工作做准备。
前些日子和一起自习的朋友走走回宿舍,聊着聊着,就问他们想要考哪个地区的大学,有意思的是,大家的回答几乎差不多。
“考回家那边吧。”
“天津吧,离家近些。”
“考去重庆吧,四川大学太难了,量力而为选了重庆,反正重庆里四川也不远。”
……
所有人的潜台词几乎都是,想要离家近一点。
他们问我的时候,我脱口而出的就是,考回家吧,然后每个月还能回两次家陪爸妈吃个饭。
话说出口就有些愣住了,原来大家都这么想了,和高考结束时的心态完全不一样。
以前从南方考到北方的同学,现在往南方考。
以前从北方考到南方的同学,现在往北方考。
大家都下意识地,想要靠近家里。虽然不排除会有些同学想要考到自己曾经向往的城市,但绝大多数,还是选择了离家近的学校。
我们越是长大,就越是想回家。
03
我想起了一个和我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姐。
她高考结束后也是考到了省外,大学毕业就直接留在了长沙工作,当时我问她,不想回家工作吗,她坚定地摇头,说想要去闯一闯。
只是如今我都快要毕业的时候,她却和我说,她决定放弃自己如今稳定并且薪酬不错的工作,回来建设家乡了。
我迷惑。
她和我说:“孔子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我说,姐姐你误解这句话了,孔子的意思是强调大家孝顺父母,但也要有自己的坚定目标。
姐姐却是和我说,越是长大,就越想离家近些。
她已经为了自己的目标奋斗过了,当然也有所收获,可随着年纪一年一年增长,她的想法也一年一年变化。
目标在哪里都可以实现,只要她不放弃,可很多时候她却没法陪在父母身边。
在外工作的那么多年,父母生病的时候她从不在身边,一家人团聚的时候她因为工作忙经常会缺席。
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她没和我说,她只是告诉我,她不会回到那个小地方,但一定会回到省内,无论如何都要离家近些。
她说,下次父母生病,她不想再因为距离而赶不回去了。
我仔细想了想,的确如此。
我也有着自己的远大目标,我的朋友们也同样有着自己的远大理想,但这和想要考回家里,想要离家近些没有任何冲突。
04
有人说过,家就像是自己的根。
我们无论怎样漂泊,怎样走南闯北,最后还是要“归根”的。
小的时候,总想往外跑。
等后来长大了,就总是想往家里跑,离家近些。
不想在外闯荡,不是你没有志气,也不是你贪图安稳,不过就是想离家近些。
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