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需要注意什么?
国内掀起《乌合之众》热大概是因为2010年法国《世界报》和弗拉马里翁出版社推出的“改变世界的二十本书”。作为自己人的著作,当然要强推一波,于是这本书在各大实体书店、网上书店里成了畅销书排行里的宠儿。以至于现在在大学校园,你可能没读过,但是至少应该听说过这本书。不管拿来涨姿势也好,提升逼格也好,还是要小心。
1. 选个好译本。选不好译本不仅影响内容的阅读,而且会被内行看笑话。首先译者的水平和理解不同,译出的内容就会多少有出入。而且,又有很多译本是一些优秀中译本的改写本,选个好译本一来是对优秀智力成果的尊重,也是自己读书要求高低的体现。毕竟现在有很多行家会一眼看破,会直接决定你是否能够装逼成功。
首推冯克利和胡小跃译本,毕竟这两个译本我大致看过而且知乎大佬们多有论述。另外还有何道宽的译本,何道宽在传播学领域译著颇丰而且几乎是大师级的学者。但因为老爷子翻译英文比较多而且这个译本我没看过所以只作为备考项。
2. 《乌合之众》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这本书启发了好多学者,也受很多政治家推崇,但是我们也知道,正是勒庞对现象的系统总结,才很大程度上给后学者提供了研究思路,因而会有不同的解读和深入研究。这本书常常会让我觉得这是一个学者的吐槽。有点通俗有点愤怒,这也是这本书能够流行开来的一个原因。
3. 乌合之众有一定的先决条件。这本书的灵感来自于近代西方风起云涌的改革和革命运动,因此,勒庞把某种情况下的人们称为“乌合之众”时,说明这种情况已经造成了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可能在勒庞的立场而言,本来就对群体没什么好感,但是绝对不能成为我们动辄就把其他人称作“乌合之众”的理由
4. 避免作者先入为主的态度影响。作者对群体没有好感,这是很显然的,所以我们就有可能受其影响,很容易愤世嫉俗地清高地孤芳自赏。用文学的话来说,“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而且如果不以批判的态度去接受信息,很容易沦为别人的棋子。插一句,我记得有个版本说这本书尤其适合在中国当下阅读,编辑无非看到了许多中国当下的群体性事件。但我觉得如果想要了解群体,不如去看《传播学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