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罗静《教育总会有办法》
得益于阿玛逊的半月限免得到此书,有幸阅读之。乍一看此书似乎与本职并无相关——这不是一本育儿书吗?但再想深层一点,自小就听到一句谚语“三岁定八十”,此话是非常有道理的,而且基于不才此前学习过的心理学理论,原生家庭的形成将会影响整个人一生。而从本书的序文阐述也与不才所认同的理论不谋而合,也指出0至7岁的教育至关重要。况且0至7岁正是不才所教育对象的前一个年龄段,对于不在来说相当于补充受教育者的“历史知识”了。
虽然书还读完,但有个深刻的体会,就是教育小屁孩,似乎不是年轻父母的事。即时未为人父母,即时未组建家庭,对于反思自身的社会行为、心理状态,都与童年的成长息息相关,因为,“每个人都走不出自己的童年”,当然如果作为父母则更加责无旁贷了。既然个人都走不出自己的童年,而且每个人都无法选择他们的父母,那么我们又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呢?这是我读此书时思考的问题。
另外,大多数比较正面的育儿观点,都认为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应该教育自己——那么作为教师,我相信也应该用如此类推的思维,教育我自己。既然教育总会有办法,那么教师就就该总要找方法,这是教师职业的使命。
阅读摘录:
一个女孩看不上自己无能的父亲,然而婚后却发现自己的丈夫越来越像父亲。
一个男孩痛恨于强势的母亲,然而每一次恋爱都会被一个野蛮女友吸引。
我们每个人都背着原生家庭的包袱在走路。
作为成年人,我们尚可去觉察,去成长。然而,若一个小小孩,遇上了不觉察的父母,遭受太多不恰当的对待,那简直就是毁灭性的灾难了。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注定是不同的。身体素质不同,基因表达不同,养育环境不同,父母教养方式不同,家庭氛围不同。有些孩子尽管很慢(相对于父母的要求而言),但不代表他没有用心学习,也不代表他学习的速度慢,只是展现出来需要的时间长而已。在孩子的神经发育还没有发育成熟的时候,动作跟不上节奏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