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动画《寄生兽 生命的准则》改编自日本漫画家岩明均原作的科幻漫画《寄生兽》。2013年11月宣布TV动画化。作品主要描写了平凡的高中生泉新一和寄生在他体内、与其右手同化的生物MIGI共存的坎坷命运。
关于《寄生兽:生命的准则》的文章应该会有两篇,这一篇主要通过对1-18集的观感的记录,从唯心向唯物靠拢,以主观和客观并重,梳理成文。文章不会就剧情做话题,仅从文学角度探讨某一画面(立意)。
孢子之所孕育
全集至结束,岩明均亦未交待孢子之于何处,就像它的忽然天降,究竟是早已有之,抑或冥冥注定,其中意味深远,值得挖掘。
田宫良子的思辨性
我们知道孢子的内部是寄生兽,它执行着命令,遵循着本能,只为了活下去。和所有人类一样,一开始都以为它是“恶”,它站在人类的对立面。经过1-18集的观感,我们产生了动摇,如同泉新一的转变一样。思想的辨思在古人时期便存在已久,人的“性本恶”和“性本善”论同样适用于此。因为到最后,我们或许能找到孢子的出处,找到寄生兽本兽。
荀子的“人性本恶”与孟子的“人性本善”在我看来不是对立的,其中争辩是对各自观点的补充。
人性本善,也可以是认为是人人生而平等,可以认为是先确立思想的人对后来者的领导权,这是一种世袭观点。君王制度推广这种思想观点是因为世袭传承有利于王权。
人性本恶,更像是在说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命运由你不由天,阶级身份不再是禁锢,这是一种普世观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权力主体不再单纯禁锢人与人的联系,而是开始控制人与知识的联系。
回到寄生兽剧情的本身,男主人和米奇的相知相识并互为影响,这便是两种学说的正在发生式。
恶魔的解释
男主角泉新一在被米奇寄生右手之后,面对纯粹利己的理性思维,可想而知,一个内向的高中生内心的冲击有多大,以至于他脱口而出“恶魔”这样的字眼。
在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中,恶魔被认为是宗教文化里虚构的特别强大的魔鬼,实则是并不存在的。唯心主义者认为魔鬼为心魔,魔鬼在于自己的内心。总而言之,恶魔被一致认为是拥有超自然力量的邪恶存在代表形象。现今,常被社会刻画于文学影视等文化作品中。
米奇的论点
无论是从唯物还是唯心的角度,恶魔的解释最接近人类,或者说用于形容人类本身。
初恋
岩明均被评价为一位娱乐性与思想性并重的漫画大师。泉新一与村野的恋爱不仅仅是CP设定,其内核更是唤醒人的初恋。有关于初恋,我记得有这么一句话:初恋就像婴儿第一次吸吮母乳。初恋这样复杂的情感,母爱也包含其中。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毁灭过程是悲剧的表现形式,邪恶和初恋是极端对立,人们受甜甜的恋爱所触动,必被残酷现实所撕裂。
《寄生兽:生命的准则》之所以是恐怖漫画,不仅仅是因为血腥场面,更是因为恐怖就是把安全的信任撕裂给人看。
至人性于深深怀疑。其中选择,其中稻草,都在于人心。
无言
寄生兽有寄生兽的选择(田宫良子最后也没有对孩子下手,坦然面对死亡),泉新一有泉新一的选择(泉新一走出懦弱,正视人生,承认恶的存在以及向往善,从懦弱伪善升华为勇敢担当)。
我同样也提倡辨思性,<a href="https://www.gaineng.net">概能中文</a>的副标题中:https://www.gaineng.net每件事都有无限可能,就包含着一种思辨。硬币的两面不可能代表着恶于善。
情感与生理的联系
在前面提到了孢子,
我们会想是很么孕育了爱,爱怎么孕育出来的。
就像恶念的诞生。
在第十七集中,田宫良子去东南大学听课,大学教授解释了利己基因,因为某种基因,我们的行为甚至情感产生不一样的影响。从而决定了我们为何想,为何做,为何善,为何恶……
也就是说,爱在情感上是一种利己行为。和生理的联系同样是因为利己基因。
所谓的利己并非用褒义或贬义来概括。就像形而上的意识形态。真正是在于社会的影响和自身的理解。
人与兽
正是在这种思辨性下,泉新一开始反思人与寄生兽的区别。因为某种特殊的联系,米奇和泉新一彼此融合,却拥有两个大脑。米奇和其它寄生兽不同,它只需要依赖寄主的养分供给即可存活。泉新一和正常人类不同,它的右手是一个来历不明的寄生兽。他们的结合使他们不为两种物种所接纳。可以说他们站在了所谓“恶”“善”的中间地带。
人与兽并不能以简单的善恶区分。在寄生兽的组织内也有意见不同的时刻(田宫良子也欣慰这种进化),更不用说有好人坏人之分了。
人类食用动物的尸体获得能量养分,某个角度上,寄生兽的行为方式和人类相同,人类甚至更甚,结合最近的疫情,就是因为人类食用了太多奇怪的动物,导致了这场大灾难。
在动漫中,寄生兽食用的大部分是落单的人,要么是运气不好,被混混纠缠,以至于被杀死吃掉。而被勾搭至“食用地点”的人,却有自我因果的因素在其中了。关于加奈的死,米奇也解答过泉新一:一切不过是时间问题。
经典镜头,泉新一因为心的空洞,流出不泪水,他自责到撞树,为加奈留下血泪。
人固然会死,这句话自然是对的,但也表达出,加纳对恶的不了解,才导致杀身之祸。
引力
前面提到加奈的死之所以必然,一方面是因为人必有一死,但寿终正寝和被寄生兽无情杀害是两种不同的结局。加奈的死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是恶的具体化,是恶的作用力。恶不仅用排斥力,也有引力。
加奈是一位拥有敏锐第六感的女生,她能够捕捉到寄生兽的波长,因此与泉新一产生了联系。在后来不断出现的“同伴”的争斗中,加纳一次次在险境中,最终还是逃不过命运枷锁,为少女梦付出了生命。
这是具有警示作用的剧情,她被恶的神秘魅力所吸引,最终坠入死亡地狱。这种暗喻,寓意着作者深刻的思想性。
回到利己基因说来,校园暴力,社会争斗,发生在人与人之间,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群体对单体的施加过程。动物具有分辨战力的能力,人类自然也是有的,因此不再乖乖屈服于制度的男性会有一种吸引力。也就不难解释女性为何痴迷于渣男了。
稍微的借鉴
有趣的表现出了恶的引力。
所谓恶的表现形式
人们对于恶的定义和理解可能即包含主客观,也有唯物唯心的转变。恶的表现形式是通过丑陋的外在、特殊的行为,抑或其他的不可思议?
当杀戮是为生存,当利己即为合理,恶的界限开始模糊。寄生兽的强力不仅仅在于拥有不逊于人类的极其理性的智慧,更又有操控细胞的能力,使之兼具智慧与力量。然而它所变换的,超脱于常人认知,人们见状总会惊呼:怪物!显然这是人类对恶的定义。
然而它却具有欺骗性,当它寄生在家庭主妇身上,寄生在一位女教师身上,它所谓的恶的行为于头部以下的人类身体并未发生改变。那么恶真的是丑陋突兀的外在?
无论寄生的物种、对象是什么,寄生兽都拥有绝对的理性,这种行为方式和人类的行为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反差。当二者产生冲突,是谓对事物理解的不一致。那么“特别”的存在是恶么?
试图抹去所有的不可思议,是利己的行为,是大脑专制的统一。这或是恶的意识形态。
在第八集中,泉新一开始对死亡的思考,是人性的理性与感悟。
谈创作之细节
经典作品之所以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是因为其价值内核的深刻思想性。有感而发的作品需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读者,进而产生共鸣。
《寄生兽:生命的准则》动漫的制作体现了日本漫画的专业。它的感动力不仅仅是因为原著的经典,更因为把二维变成三维,把模糊的情感具体化。在片尾曲的适时响起,每一集的剧集落下帷幕,情感却油然而生。剧情进行至感人时刻,优美的钢琴曲响起,雪花落下,像一位先知,像一位导演,感知着每个观者的情感。经典作品会在细节上尊重观众,这使得仪式感变得正式,抒发的思想感情也变得庄重许多。人们因此铭记经典。
<a href="https://www.gaineng.net/wp-content/uploads/2020/02/%E4%B8%89%E6%B5%A6%E5%A4%A7%E7%9F%A5-Its-The-Right-Time.mp3">“It's The Right Time”It's The Right Time三浦大知</a>
音频播放器
00:00
1:10
人物刻画
对不同人物或虚拟或叙述的刻画手法,是为对棱形人性的不同面的思考。
下面单摘出部分剧中人物:
仓森,小人物的力量,作者对人生百态的观察十分细致,这是作为创作者的一个基本前提,以小家谈大家。
爱的形式?
爱的艺术表现形式
田宫良子,最后化为羽衣,母爱的升华以及女性的成长。伏笔和寓意的相撞,迸发出思想火花,文思如此,是为经典。
人性恶的漫画形象
浦上,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在开篇前几集,浦上已经出现,它的所作所为甚至比寄生兽更加可怕,如果寄生兽是遵循于饥饿感和“自卫”式思考杀人,那么浦上对无辜女性的虐杀则完全是出于自身的恶。它的可怕形象使我想起前几日在论坛上网友热议的话题《消失在家中的夫妻》。我并未看过《发条橙》,以后也不会去看。《消失在家中的夫妻》案件类似于发条橙的情节。我一点也不想去看。在这里提到,只是因为浦上这个恶心的人叫我联想到而已。(我不推荐大家去看那些东西,连央视法频的节目也不要去看)
以上,不一一枚举。
相关链接
母亲的羽衣:《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ISBN 978-7-5135-2761-3 第148页
发条橙:《发条橙》是1972年斯坦利·库布里克所执导的犯罪片,由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领衔主演。该片改编自安东尼·伯吉斯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位无恶不作的少年阿历克斯,在入狱之后为了提前重获自由自愿接受特殊的人格治疗,却在“痊愈”后遭到正义的迫害的故事。
CCTV-12社会与法频道《天网》消失在家中的夫妻来源:央视网2016年11月11日 22:11
本文为一链接:https://www.gaineng.net/parasyte-the-max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