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与儿子圈圈亲子绘本分享的内容是汤米·狄波拉的《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这个故事记录了小男孩汤米和外婆、曾外婆之间的生活点滴,整篇文章有着浓浓流淌的爱意,亲情,展现了祖孙三代人在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
这是一本有关死亡主题的绘本,可是书中并没有流露出过多负面情绪,反而是通过一个个温暖的故事,告诉孩子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也让他(她)更加珍惜和老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此绘本是作者所著两百多本绘本中最爱的,没有之一。
汤米问:“什么是‘去世’?”
妈妈回答:“就是她再也不能和我们在一起了。”
床上是空空的。
汤米哭了起来。
他问妈妈:“楼上的外婆永远都不会回来了吗?”
妈妈温柔地说:“不会了。不过,每当你想起她,她便会回到你的记忆里。”
读到这里,我也不禁泪流满面。我不知道在孩子忽闪的眸子里是否能真正读懂有关“死亡”的话题,他似乎也在静静思考些什么。
我的外婆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中国式传统妇女,一生四个儿女,二个孙儿二个孙女,在我的印象里她总是一刻不停地操持着整个家,在我的记忆里她总是慈祥地笑着,和外婆在一起的所有时光里都充满了糖果的味道。
那些美好是外婆做的香喷喷可口的饭菜,带我们去田间摘菜,从她围裙口袋里摸出来各种各样好吃的小零食,夏天里整夜为我打蒲扇,冬夜里整夜不停地为睡觉不老实的我盖棉被,特别是在我母亲生病的那些年,外婆替母亲承担了更多的责任,除了无微不至地照顾母亲,更是事无巨细的关注我的饮食起居,功课成绩。只是,也许她心里的事情太多了,充满着担忧,惆怅,焦虑和悲伤,肺癌晚期还是夺走了她59年的短短一生。
孔老夫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可见,芸芸众生要能懂得生,推而想像,也会知道死。佛家的禅师曾经说:“既不说生,也不说死,为什么?因为生死是很自然的,不需要给它说什么。”很多的人仍然是很忌讳谈生死的话题,包括我自己,感觉无法面对这一刻,这也是不成熟的。
我的外婆走的很慈祥,但是听大人们说她还是经历了很大的痛苦折磨,背脊后几乎都腐烂光了,我无法去想象。这也让我想起日本的一部电影《入殓师》,从一个新手入殓师的视角去观察这一场轮回,这一次单程的送别。
儿子要求我讲绘本朗读两遍,他认为这个故事很好听,特别是故事里说到,去世后的“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都去了天上变成流星的时候,他会仅仅地抱着我说:“妈妈,你别难过,你的外婆去了天上。”
在那一刻,我感动于三岁孩子的懂事,也在那一刻,用这样温柔地方式给他道尽了生死离别,也为我补上一个温柔的课。
远远天国的外婆,我们很想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