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已经过半,晚上洗漱时候看到自己的红指甲时,心里不禁感慨自己有多少年没有做指甲了,想上个本命年后我曾是多么痴迷美甲啊,那时候连领导看到我没有颜色的指甲都不习惯,那时候各种装扮似乎都是青春的的代言,无论是指甲上的颜色,还是各种服装的搭配,还是各种不同粗细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高跟鞋,或者是不同的发型,还有各种不同的运动,瑜伽、跑步、爬山,真的验证了青春就是折腾,就是做一切想做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太多的考虑。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顾虑就变多了,开始束手束脚,没有了恣意和纵情,即使在很多人眼里我还是很勇敢的,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已经变得和曾经不一样了。我自己算是自我安慰吧,告诉自己这样是成熟了,是长大了。而长大是什么,就是开始考虑做什么事情是有用的,没有用的就不要去做了。比如几年前我和姑姑说想考研,然后姑姑说:“考研?你都多大了,还考研,赶紧结婚吧,不然你爸爸妈妈多为你操心,这辈子你时间都用来读书了。”于是我就放弃了自己想读书的计划,一直到今天看到微信圈里谁考上研究生了,我都艳羡不已。不知什么时候,不结婚变成了我的一种罪,变成我是那种别人家孩子的教训,变成了大家口中离经叛道的那种人。大家都会说什么年龄就要做那个年龄该做的事情,做些有用的事,比如结个婚,比如生个孩子,比如多赚点钱,读书要读能赚钱的专业,学习要学能帮助赚钱的知识,或者能教育孩子的知识。
今年微信圈里看到一篇文章的配图特别有意思,是四幅两组对比图,第一组是我们眼里的自己(魅力十足,意气风发)和亲人眼中的自己(人老珠黄,体型糟糕);第二组是我们眼中的生活(春暖花开,多姿多彩)和亲人眼中我们的生活(孤独冷清,凄凄惨惨戚戚)。每个人都喜欢用自己心中的法则去界定别人的生活,而多数这种界定是偏颇的极具个人主义色彩的,就像颜色是五彩缤纷的,人也有不同的追求,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都不一样。十八岁到二十岁的时候,女孩子也许多数都喜欢那种有点酷、有颜值的男人(虽然我现在也是颜控,也喜欢看帅哥);但是当二十六七岁开始的时候,女人会喜欢那种暖男,颜值(脸)依然很重要;当女人变得独立了,变得更了解自己,更懂得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就开始知道好看的面容千篇一律,而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就开始欣赏那种独立有思想有内涵的魅力男人,也许他才华横溢,也许他稳重真诚,也许他在事业上业务精湛,总之他不会是那种耍酷或内心和灵魂浅薄的人。彼此都是独立的,不控制不束缚彼此的,却知道对方是最好的soul mate。
当然不单单是对未来携手的伴儿有感触,对生活其它的方面也一样会有变化。比如十八九岁开始从农村出来读书的时候,看到高楼大厦觉得羡慕不已,想着毕业一定要住在这样的房子里,而如今却觉得农村家里的院子简直美妙的不得了,那样才是生活。二十几岁的时候觉得香奈儿、巴宝莉、古驰、LV都是一个人成功的代表,是摩登时尚的标志,觉得画个精致的装,穿上价格不菲的衣服,似乎就是精英了,而此刻觉得素净舒服的棉布衫加上一双简单的平底鞋,才是更能表达我的着装。那些曾经的price tag对于我来说没有任何的吸引力和意义了,长大和成熟就是让自己更了解自己,更懂自己,更找得到自己。就如我年青一代的学生们,女孩子还在努力的去化网红妆,去撞网红脸,男孩子的女朋友感觉长得都像有亲戚关系的姐妹,全是网红的样子(这里声明我并不是觉得网红不好看,这是当下的流行趋势),我只是觉得和别人长得一样太无趣,像流水线量化出产的产品,只有自己像自己才是正解,也许这样的自己不符合社会主流的美,但至少不趋炎,不苟合。
有天在接我去上课的车上说到旅行,我说我喜欢到陌生的城市坐公交车和在老街上散步,用脚去丈量那座城市的路的距离,我喜欢去赶一次集,去次夜市,过一过那座城市人们的生活,Owen逗我说哪天带上他和Daniel一起旅行,我说他们不会喜欢和我一起玩的。Daniel比较了解我,他说我是走文艺路线的,而他们是走娱乐路线的(话说我并不清楚娱乐路线的这两个家伙出游时候都玩什么),Daniel问我是不是比较喜欢徐静蕾,我说是的,还有江一燕和王珞丹。他说我和她们很像,是一挂的。我记得在我学心理学时看到过一种理论,说你如果很讨厌某人或很喜欢某人的时候,大抵原因是两种:一,你讨厌的人和你很像,但是像的是你很不喜欢的自己的特点,所以,你不是讨厌他,是你讨厌你自己,透过他总能提醒你想起你自己讨厌自己的特点,所以,如果你想改变自己对他的看法,就努力对他好,某天你会因为你舍不得你自己对他的付出而喜欢他的;二,你喜欢对方是因为对方和你很像,而像的特点正好是你喜欢自己的那点,或者你不被理解的部分那个人很理解,恰巧还用那种方式活着,你在她的身上找到了同类的归属感。恰巧这三个女人,尤其是老徐和小江大部分和我的想法和生活方式是一样的,所以我很喜欢她们。我也不知道她们的生活方式是属于文艺还是什么范畴,但是不得不说,有多少女人在看到她们的人生和言论都在心里生出了艳羡的花朵,多数时候只是大家不敢这样的去活着而已,怕自己不够独立,怕这样的生活太不舒适太艰辛。
我的一个男闺蜜,至少曾经我是这样认为的,他看了《欢乐颂》后说我工作和生活上有Andy的影子,太过于理性和独立,他说他找女朋友不敢找我,驾驭不了,他喜欢关雎尔那样的,比较好控制,他也时不时提醒我不要太Andy了,苦了自己。其实人特别怕去看清一些事情或者人,曾经我只想看到我想看到的,犹如管中窥豹,曾经我认为我的男闺蜜特别优秀,读到名牌大学的硕士,他的聪明可以掩饰他所有的自卑不安和不完美,在我心中他真的是无可替代的,而在逝去的一年中,我看到了他和普通的男人没有什么区别,试图在生活中控制另一半的人大抵是因为内心是不安的,是不自信的,是试图让生活一成不变的,这样的人其实是自私的,希望另一半多数时间以自己喜欢和需要的模式活着,而这样的人不能说不优秀,只是和我想象的优秀大相径庭。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已经在心灵成长的路上和他渐行渐远了,把他远远的抛在身后了,或者我们一直都没有在一条路上吧,也许吧。不过好玩的是,在他说他不喜欢Andy那种类型的女人时,却又贪婪着这种类型的女人的宽容豁达理性和相处不累,越是这样其实越让我整体的看清了这个类型的异性,原来一切在跳到一个高度去看待时候,都是一样的类似无区别。
前几天看到公众号的文章时,我和浩博说起我上学的时候,经常在校报和各种周刊月刊上发表文章,经常写一些散文和青春小故事,浩博和我开玩笑说:“你肯定写的很差,没有人喜欢。”我笑了笑没有解释很多,甚至说他说对了。回想自己这些年,除了好好上课外还是好好上课,然后看看书却很少去写什么,也不再去BBS的文区发表什么,今天丹丹给我发来简讯说:“老大,今年是不是你的又一次本命年了?”不禁想起那些年在BBS敲键盘码字的日子,如今最多也就是写啰嗦的日记,甚至表达自己思想和运用犀利语言都不敢,不知道怎么就活到了畏首畏尾缩手缩脚了,新的一年,生活其实发生了很多变化,反正都变了,我也想彻底的变一变,变得多为自己想一些,变得更果敢,变得多写文字,总之只要不是一成不变都可以,也变得不要再妄自菲薄,喜欢的就大声说OK,不喜欢就直接say no,希望这一年,我变得更像自己,无论这样的我是有更多人喜欢还是更多人讨厌,无论是更多人接受还是更多人误解,都无所谓,只要自己觉得好就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