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感悟与思考

读万卷书是学习,增长知识的过程,行万里路是实践,提升技能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广袤的知识海洋里多方涉猎,渊博学识后,更要注重知识的发挥和使用,学、用结合才能推开人生智慧的大门。

读书有为解决某种问题而读,也有为提升自己、强化认知而读。书读得多了,人的内心就变得强大,思想变得丰满。最近一段时间,我读书“成瘾”,一读便停不下来。因读书速度较慢,我决定将不同类别书籍一起读,左手刚放下小说,右手又匆忙拿起了公文、政治类书籍。就是到了深夜也浑然不知困倦。在读的过程中,我注重把握节奏,哪些地方速读,哪些地方要放慢节奏细细品读,力争拿捏得恰到好处。带着一些问题和提高知识面的强烈目的去读,让我深感读书之快乐。

1

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网上经常有一些读书推荐,如30岁之前必读的20本书,有生之年必读的25本书,5本书解决焦虑中的你等等……一见带有标题式的推荐链接,立即就忍不住点进去一探究竟,以至于经常深陷其中。不可否任网络推荐的这些书有一定道理,可能确实对自己有很大帮助,但回过头来想一想,不可能把所有时间精力都花在读书上,还有其他有意义的事情等着去做,且并不是所有书籍都适合自己。特别是一些大家公认的名著,不是所有人都读过,但没有读并不代表在自己人生阅历中就存在缺陷。年轻的时候,有些经典名著可能根本就读不进去,硬逼迫自己去读反倒事与愿违,事倍功半。所以,坚持适合自己的书籍才是最好的。

2

“读”+“思”才能有所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每当读一本书,经常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有种身临其境之感。但更多是对书中精彩丰富的描述斟酌、思考。在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书时,经常被书中的描摹细节所动容而百感交集,调整思绪后即想象作者创作之源泉。读余华的《活着》时感叹主人公跌宕起伏的人生。而陈忠实的《白鹿原》让我追朔到清朝末年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历史变革。只有把“读书”与“思考”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取其精华有所感悟。

3

学以致用才是最高“境界”。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学习也是一样。只有学以致用才能体现学习的价值,把才能发挥到极致。空有一肚子墨水无处释放,那有何用?在读书过程中,遇有一些精美的词句,我会专门用一个笔记本摘抄下来以备写作之需,这可能也是导致自己读书速度过慢的原因之一。我坚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一点一滴地不断积累才能使写作如鱼得水。通过久久为功不断进取,使自己的文学作品早日驶向光辉的彼岸。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写之前先讲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寓言故事,上小学的时候有一篇课文叫《小马过河》,讲的是马厩里的两匹马,老马对小马说你长...
    4ddb8c23ff5e阅读 4,612评论 0 0
  • 邹银华 南京天谜时装有限公司 第349期 乐观三组 【日精进打卡第18天】 【知~学习】 《六项精进》大纲2遍...
    小花_4ce7阅读 1,280评论 0 0
  • 美国大片很喜欢也很擅长拍这些寻宝探险什么滴。Spencer(我喜欢的英文名字,男女通用)、冰箱、玛莎、贝妮一起...
    思飞花阅读 1,60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