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作者的身份称谓帮我扫盲了,原来还有一个心理学领域叫做发展心理学,越来越觉得心理学有趣了。
这本书作者罗卡尔·德韦克,是美国著名的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研究者,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兰斯福德心理学教授,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著作《自我理论:动机、人格和发展的角色》
作者在书里讲了两种思维模式:固定性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全书围绕这两个思维模式在对能力(自身评价、对成功与失败的看法、努力的看法)、体育(冠军的思维模式)、商业(领导力)、人际关系(两性关系)、教育(家庭教育、老师教育)等方面展现给读者。非常清晰的阐述了不同领域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很容易让我们找到自己的影子。罗卡尔·德韦克在本书的最后写出了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给了我们成为成长性思维很好的启发。
固定性思维模式
认为人的才能一成不变。这类人群时刻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智力、个性和特征)。所以对努力持有消极态度,遇到困难和挑战就会给自己贴标签,觉得不可能,对待风险远远躲避,追求的成就是证明自己的才能,他们认为聪明人应该永远是成功,只要有一件事失败了就是失败者,这让他们极力掩饰不足,所以他们需要时刻保持完美无缺的样子,而往往最后变成不爱学习的人。
举个特别简单的例子,小时候读书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遇到在问别人怎么读书这么好的时候,回答有时候往往是:就这样子,随便看看书,之后的日子里也会时不时在你面前说说昨晚又看了什么什么动画片。仿佛他们不用回去复习功课,仿佛他们天生就很聪明,天赋超群。看到这里有些学霸估计要“会心一笑”了,因为很多都是背后刻苦的。可大学研究表明,这类学生在大学里表现很多并不怎么样,原因是他们把孤注一掷的目标完成了之后,大多会放弃学习的动力。
成长型思维模式
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养。这类人群把每一个经历当做一个成长的起点,认为可以通过努力和经历来改变。这种思维的人会更加努力,遇到困难和挑战反而觉得有意思,寻求挑战,认为能力是在挑战中提升起来的。他们时刻保持希望,甚至有点阿Q精神,相信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你,未来比现会更优秀。
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成长性思维,我们说到培养自然而然会想到孩子的培养。
一个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不是多说孩子,:你好聪明,你有这个天赋,或者你怎么这么笨等等给孩子贴标签。不论是我们表扬孩子,还是我们批评孩子,我们都要就事论事。表扬是要肯定努力的过程,并不断优化这个过程,鼓励孩子发现自己的优势,让孩子建立通过努力取得一件事情的成功,帮助孩子建立成长型的心态。批评不是过度看中结果,可以批评,但必须是建设性批评,帮助孩子思考怎么样做可以做的更好?不要评判而是就事论事的沟通引导。
特别强调一点,父母是成长型思维的不要以为可以遗传给孩子,成长型思维也是需要培养的。
书中提到让管理者转变的四个重要问题,非常重要:
1、为什么要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发展的,这一点至关重要?
2、我们要想出一个自己以前能力很差,但现在能力很好的例子,最好描述出心理变化过程?
3、给你在工作上感到困难的员工写一封信,告诉他们能力是可以发展的。
4、回想过去是否想过某一个人肯定无法完成一件事,但是该人完成了,反思在这个案例中这种转变是如何发生的?
当你发现自己身上出现了固定性思维,怎么办呢?
第一步,接纳,接受并释然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固定性思维。
第二部,觉察,觉察你此时这个固定性思维所出现的原因。
第三部,行为,做出改变,脱离这个固定思维的场景角色。
第四部,聚焦,把重点放在改变过程中行动中取得的进步。
我们每个人都有固定性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只是,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去培养越来越多方面的成长型思维而减少固定性思维。
2018在精进的路上,我与大家一起培养成长型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