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罗杰斯关于家庭教养的四点态度

这种健康,良好的环境究竟包括哪些因素?罗杰斯仔细考察了那些优秀的领养家庭,列出了四个条件。这一发现成为罗杰斯后来许多重要思想的根源。“很明显,”罗杰斯写道:“对于问题儿童来说,一个领养家庭是否称职,更多地取决于这个家庭的态度,而不是任何外部因素。这些态度包括:

1. 理解孩子。这涉及这样一种能力,即是否能将孩子的行为看做他成长环境和经历的自然结果,而不是有意破坏道德原则或违反成人规则。这种态度还要求具有灵活的想象力,能充分理解孩子的感受以及他行为的动机;2. 统一认识,严格要求。从管理的角度而言,这种态度意味着一种稳定性,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应该遵守哪些标准。观点的一致似乎要比严格要求更加重要,因为每个诊所或儿童安置机构都有着与自己合作的成功的领养家庭,而这些家庭对孩子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3. 适度关怀。适度的关怀要比宠爱顺从对孩子更加有益。“基本的关心和爱护”或许是描绘这种关切最恰当的用语。对孩子自身的安全而言,这是一个重要因素;4. 肯定孩子。养父母应该肯定孩子的进步,奖励孩子的成绩,给他们更多成长的空间和自由。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独立。

——霍华德·基尔申鲍姆《卡尔·罗杰斯传记》

卡尔·罗杰斯在心理咨询乃至教育领域里,都可称作是一座丰碑,高高地树立在那儿,让后来人顶礼膜拜,俯身学习。然而,这也并非出于罗杰斯的本愿,他极不希望后人把他当成是“神”,把他的学说变成了“教旨”,而其他人都成为他的“门徒”。相反,罗杰斯自己,也并非这样做的,他一生都在不断地修改他的治疗方法,汲取他人有用的想法。因此,对于罗杰斯的言行,适宜的做法是,“确信”他,而不是“迷信”他。

这里,罗杰斯早期对问题儿童进行研究时,观察过许多领养家庭,得出了以上的认识,特别是关于“态度”的认可,就这一点,便深深影响了他后来建立有关“非指导性方法”的核心所在。可以说,罗杰斯的心理咨询方法,甚至整个人本主义治疗的方法,究其根本,都在这二字之上。所谓“态度”却是个看起来很“玄乎”的说法,这不像是“技巧”或是“技术”,可以罗列出具体可操纵的步骤出来,“照葫芦画瓢”地去学,便不会出错。“态度”就没有那么简单,她更像是“无影无形”的东西,是一种感觉,隐隐中有那么一点意思,但又不能说的那么详实;又像是从人内在最本质的地方,喷出来的作为。倘若不是出于真实的内在自我,即便可以学着做些样子,但那是“荒腔走板”、“东施效颦”,徒添了些笑话。还有,不幸的还会被一些不自知的人所利用,借故成为用来“糟践”罗杰斯的口实。

不仅用于领养家庭,对如今家庭教养,这四点态度也是极为有裨益的:

1. 父母和孩子从自然身份上来说,有着天然的上下辈分差别,加上多年来的经验和学识,早已脱离了孩子时期的“幼稚”,因此,让家长“屈尊”去接近孩子,并且还要抛开掉磨炼出来的“老道”与“世故”,走入孩子“简单”而又“纯粹”的世界中,这本身就是极其困难的一件事。尤其是对于那些缺乏想象力,满脑子装着“道理”和“书本”的人。他们始终是以自己为参照系去想孩子的所作所为,而不是从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这样,家长其实并不能理解孩子,他们是处于两个平行世界里,走不到一起的。

2. 教养孩子父母双方要保持一致,曾听过这样的说法,在管孩子方面,一个要唱“红脸”,一个要唱“白脸”,大意就是,一方管的严一些,另一方就更加“呵护”一点。如果只是在方式上不一致,也还好一些,最糟糕的就是观念上的不一致,尤其还是这种观念直接要作用到孩子身上的。譬如,父母当中,开明的一方要求孩子需要更加地“自主”,自己选择做喜欢做的事;而传统的另一方,就会担心孩子会“放任自流”,就“苦口婆心”劝诫不能这样。幼小的孩子自然是辨析不出“自主”和“放任”的异同,他只会觉得在“做”与“不做”之间不知所措。结果就是两头都没落下好,反而把孩子弄地糊涂,让更多的精力消耗在了无用地辨别当中。更有甚者,会对孩子造成“双重束缚”的“灾难”。

3. “适度”是一个很合中国人思想的词语,即“不偏不倚”,讲究“中庸”。可是奇怪的是,现在中国的父母在教养孩子方面却越发地偏离了“旧时”的思想了。他们要么做的不够,要么做的太多。“不够”自是不用赘述,“太多”也未必对孩子就是有利。过多的保护,事无巨细地照顾,只会让孩子失去“自主”的能力,变得难以生活自理,生存困难。这里所讲的生存困难,很大一部分是在长大之后,出现了或轻或重的精神症状,进而影响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之所以国内会有这样的现象累累出现,有一个原因就是,家长过于看重孩子的分数和成绩了(这也是整个社会文化所造成的),因此,“分数至上”、“学业第一”就成为了孩子在学生时代“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的任务了,为了“保障”这项艰巨的任务能够顺利完成,除了“学习”,其他一切事情父母都“身先立足”包办了。再有就是,父母或许也是清楚的,过重的学业负担本不是孩子该有的“承受”,因此,为让自己内心好受些,就更加愿为孩子多做些了。

4. 经常我们能听到,当一个孩子考了好成绩之后,家长对其的反映是,“不要骄傲,继续努力!”似乎在国人的潜意识里,赞扬孩子的优秀,就是意味着他会立刻“骄傲”起来,变得不再努力,从而退步下来。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逻辑,而且却令很多人认为是“向来如此”的。这就导致了,父母在遇见孩子成绩好的时候,尤其是在平时,出现的那么一点“好”的时候,非常地紧张,深怕夸奖了孩子后,连这点的“好”也没了。孩子从小长大,会经历许许多多的事件,这其中有做的好的,也有做的不好的,这都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做的好的,我们要肯定,做的不好的我们要指出。这样,孩子才能在“经验”中分辨出好与坏、对与错、善与恶。经常获得“肯定”,能让孩子内心充溢着“成就感”和“自信心”,这对培养他今后“自主”能力和“自我形象”的建立是很有帮助的;相反,如果极少获得“肯定”,孩子就会变得“胆怯”、“退缩”,“自我形象”差,更为严重一些的,会产生自卑、“习得性无助”等一些心理障碍。

就罗杰斯关于家庭教养的这四点态度,简单谈一些,但要知道,却不止这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33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08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812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07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2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1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71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0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6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2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9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32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7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06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