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
天地无所谓仁爱,对待万物像对待祭祀时草扎的小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然生长;有道的人无所谓仁爱,对待百姓也如同对待刍狗一样,任凭百姓自己发展。天和地之间,不就像一个风箱吗?虽然中空但永无穷尽,越鼓动风量便愈多,生生不息。政令名目繁多反而会加速国家的败亡,不如保持虚静。
通过阅读本章,我粗浅理解为本章是承接第四章对“道冲”的进一步阐述。文章从“天道”推论“人道”,由“自然”推论“社会”,以层层递进的方法,全面阐述了老子清静无为的主张。反应了老子崇尚“自然生长”法则思想。
也许是生活时代不一样,对自然界的认识不一样,所以,思想和观点不一样。我是不认同老子的“顺其自然、虚静、正中”思想观念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老子认为自然界万物草木,有了电闪雷鸣,风雨冰雪,有了春夏秋冬的自然更替,万物就会生生不息。他反对对事物规律的改变,反对精心管理,爱护。认为改变是多余的。
我不认同他的顺其自然的观点。世界万物,纵然有自然法则规律,有优胜劣汰保持生态平衡。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因为有了人类对宇宙的征服,对自然界的改变,才有了现在飞速发展的科技进步;有了上天登月,下海钻井的成功;也才有了杂交之父袁隆平的水稻增产,有了医疗工作者对病毒的攻克。这些,绝不是顺其自然能够做到的。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同样,老子认为人,也应该遵守自然规律,任其发展。无论你聪明与否,愚笨也好,到了每个年龄阶段,会自然而然的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无论读书学习,生活技能解锁都是多余的。
我依然有不同观点。人类如果不学习不改变,老子自己如果没有不断学习,他怎么会有系统的理论,他这些理论怎么被传承?
许许多多的科学家怎么来?无数的理论著书怎么被记录传承?没有改变,人类可能还停留在刀耕火种的时代。出行几百公里还需要几天,一封公文送到依然需要十天半月。看看现在,足不出户,秒知天下事。这些成果,如果没有改变,没有人类的进步,从何而来?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主张,对社会和国家的管理,也只需要顺其自然就好。他指出如果政策制度太多,反受其害,会加速GJ灭亡。他极力推崇以虚静以治天下,任由人类自然生生息息,永不消灭。
好吧,按照老子“无为”而治,“守中”的观点,世界是一体的,国家没有法令制度约束,人与人之间也是任由为之。那么,人类就是弱肉强食的社会。世界上哪个国家强盛就称霸;社会中谁的力量大谁称王。真如果这样的世界上将战火纷飞,烧杀抢掠成性,到处民不聊生。试问,那还能怎么发展?恐怕是灭w吧?
不一样的时代,有不一样的思想和对万物的认识。“虚静”“守中”的观点可能适合老子那个时代,但肯定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
纵观历史,人类唯有不断改变,才能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