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没看《倾城之恋》的时候,总听说结局如何出人意料,张爱玲如何高贵冷艳不接地气,小时候觉得这个女人那么神秘,当有人说喜欢她的时候,连带着那个人都有了些不一样的气息,让人值得去关注探索。
在我成长过程中,我渐渐明白看似很有架势的人往往是纸老虎,怜悯世人的人往往是自以为是过了头,所以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想起来去看张爱玲的书,在我眼里她是个轻浮的女人,自以为是,鼻孔朝上而且她的照片恰好给人相应的感觉。
后来我买了本她的书,才发现她并非我想的那样,反而恰好是我喜欢的类型,她的许多话我都同意,我在心底重新为她描摹出一幅图画。
我那段时间非常气愤,到底是谁给她做了“用悲悯的眼光看世人”的结论,有事哪些帮凶不断地传播这句话,又是那些人不断地把文章中华丽的句子引用来为自己的文章“增色”!我十分想揪他们出来,用最大的声音谴责他们,谴责他们,谴责他们从一百句精彩的话中找出包装最精致的为自己装点面皮。
后者我已怀着巨大的鄙视,然而前者我细细一想却又觉得十分契合,既觉得离谱又觉得契合。
张爱玲对她文章中的人确实“怜悯”,而“怜悯”她也不会稍微把结局改得让人心里舒畅一点,往往是无动于衷,正是无动于衷才显得张爱玲冷淡,好像恐怖片中躲在黑暗里看着主角动作的鬼魂,但这鬼魂永远不出场,只是在旁边看着,嘲笑他们从不反思自己的处境,嘲笑他们为了虚无缥缈的小事大呼小叫,有时候鬼魂又会同情他们的无能为力,理解他们的龌龊,最后不留情地看到结局。
张爱玲的闲话很有生活气息,最让人瞩目的是,她在闲话中还是一个鬼魂,即使在生活中她依然是在观察,观察自己,像看小说人物那样毫不留情地看着自己,理解自己,嘲笑自己,同情自己,然后毫不留情地看到事情的结局。
《倾城之恋》中,两个不可能在一起的男女最后的得到战争的成全,他们想的太多太多,什么时候他们不想了,低头了,才会一起生活,我那时候是直接知道了结局,倘或我不知道结局一定会猜他们不在一起。两个人都有揣测他人的习惯,他们虽然在一起,可是交流之门就此打住,仿佛是揣测的中断,免得爆发矛盾,然后心照不宣地把对方当成一个无可揣测之人,之后才能风平浪静地生活。
经历过大风大浪的爱情是有事做的时候大家不会那么无聊,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去想一些精神层面的事,毕竟生存永远是第一要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