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惭愧,自忖并不是一个很爱读书的人。
爱读书的人,不讲穿戴、不图享受,却努力要将中意的书籍变为己有才觉开心;爱读书的人,断不会折叠、污损甚至束之高阁,陈列于精美的书柜内却从未打开过;爱读书的人,一本好书到手必狼吞虎咽或细嚼慢咽,手不释卷而齿颊留香,握一长卷而风云无视、宠辱不惊。行走坐卧,触手可及之处,定是正在阅读或已经多次品味仍不舍合上的一册又一册。简朴或高雅的封面,洁白或泛黄的扉页,仔细的用系了红丝线的书签标记着,在日光、月光、星光的流转中,心境随着一篇篇美文激越或者淡然,日子便也缤纷起来。
我不能倾力去拥有,便只能吝啬的珍惜。
年轻时,没有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却一直期待着能有一间真正意义上的书房:一桌一椅,余下的空间便全部立着书柜,只要很简单的样式,用书本让它丰富起来。可惜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依然在颠沛流离中。每次辗转,总要携了一摞又一摞的“杂书”,极沉,又舍不得丢弃。订阅的书刊,用过的资料,从地摊上搜罗的旧书,甚至女儿用过的课本,大大小小,厚薄不一,都是别人眼里的“废物”,于我,却是珍藏。每一册都曾被我轻轻的抚过,每一页都记得我目光的流连,偶尔还会看到一些笔迹,记录阅读时心中的那一点感动:或是联想,或是感慨,或是品悟,目光触及,那些被遗忘的日子便会鲜活的迎面而来,恍然昨日。
也没有什么好书,都是极简单的装订。精装版、豪华版不是我能问津的,那些书也不是为了阅读而存在的吧,多去装点谁人的门面了。一套灰扑扑的《三言》,是婚前到夫家玩耍打发时间的,家贫,又在僻静的乡野,不是总有心情听风听雨看天看云的,便看书。他爱看《三国》、《水浒》,我对战争与权势、斗智勇耍计谋不感兴趣,便反复的看《三言》,多借神灵怪异劝人良善,一些封建糟粕也是有的,但我因为这几本书认识了诸多繁体字、对古文的理解加深许多,《三言》的功能也是不容忽视的。
还有两本超厚的《智慧背囊》,盗版书,正版太贵了,阅读时我曾极有耐心的纠错,错的是印刷中的标点、别字,但小故事大道理不会因此而改变。这两本书曾伴我度过病房内的漫长时光,单调、无聊、枯燥、焦灼,疾患与痛楚的狭小空间里,一则则读过来,心便静了,思想也豁达了,荣与辱、生与死,都不那么重要,理解了生命无止息而个体却是短促的,知道了活着的每一天其实都是幸运,明白了有苦难才更彰显出幸福与快乐的可贵,于是,我终于领悟了“浮生若寄”,平稳的度过了外人看来很不堪的那段旅程,继续体会着余生的酸甜苦辣,安然的享受属于我自己的生活。
有许多书已经不齐全了,比如参加本科自考时的教材,陆续的被后来的考生借去,辗转反复间竟然迷失了返回的道路,让我很是遗憾。有一些还嫩稚的存在着,比如女儿入学前订阅的《婴儿画报》、《幼儿画报》,大大的彩页印刷着可爱的卡通图案,朗朗上口的儿歌不仅丰富了女儿的识字量也提升了她的语言组织能力,入学以来语文学习始终轻松的很,偶尔还有短文见报。课本是不缺的,从幼儿园到学前班,到现在,每一年级的教材、辅导用书、甚至检测的试卷、用过的作业本,我都细心的为她留存着。也许,只是想她长大以后还能抚摸到自己幼年的印记吧,不要像我,关于童年、少年,还有青年,过去了就过去了,只有凌乱的残损的记忆,很遥远也很迷蒙。书籍真的是好东西,文字真是奇妙无比,能让岁月留驻,让情感再现,让记忆不被磨灭!
也有一些别人的赠书。都知道我是个书蠹虫,也理解我不会报之以金错刀、英琼瑶,熟识的人还是会送我各种各样的书籍。一次到外地去学习,抽了个空档时间与一位不曾谋面的朋友见了一面,我两手空空,他却带了厚厚的一摞书送我。接下来的两天时间,我就抱着这么一大摞书这里那里的溜达,那模样,想必也有点儿“惨不忍睹”吧,不过心里委实是乐滋滋的。再久远一点的从前,我不是也曾千山万水的寄了一些我所喜欢的书给友人么?总听到身边的人为送什么礼物而犯愁,我却总是很随意,几本书,足以让我快乐、让我的朋友快乐了!
书读的多了,心中有所思时,便忍不住要动笔倾诉。都说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不记得已经读了多少册多少卷,但是,似乎没有因“作文”而为难过。学生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工作以后一些应时应景的文字,从来不需假手他人。网络时代,建起了自己的博客,因文字结识了许多的人,视野更开阔,精神领域也更丰富多彩了。而这些,自然是读书带给我的好处。“开卷有益”,这个益处,实实在在的渗透在我的生活里了。
繁花总要凋谢,红颜难敌沧桑,灯红酒绿与纸醉金迷处,那么多人遗失了当初最真最纯的理想与情感。春日迷离夏日炎长,秋有冷霜冬有寒冰,我很幸运,能够与书为伴,纵行到水穷处,还能拥有坐看云起的心境,虽蓬门陋巷、缊褐瓢箪,却始终让此心冬暖夏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