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一候:牡丹之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毛茛(茛gèn,落叶灌木,茎蔓生,叶到秋变红,花黄绿色,果实多毛有毒,叶茎可做染料。亦称“野葛”、“钩吻”;毛茛 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二三尺,茎叶都有毛,开黄色或白色小花,果实集成球形,茎叶根及果实都有毒,可以入药)科、芍药属植物。多年生落叶灌木,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花期5月;果期6月。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在甘肃省武威县发掘的东汉早期墓葬中,发现医学简数十枚,其中有牡丹治疗血瘀病的记载。牡丹原产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诸省山间或丘岭中,人们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而变野生为家养。

牡丹,又名木芍药,花大、形美、色艳、香浓,是中国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20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牡丹”这一名称的出现,标志着牡丹栽培历史的开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意谓可无性繁殖),其花红故谓‘丹’。

清代末年起,就被当作国花,是花之宝贵者。牡丹花色泽艳丽,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又其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根据颜色,牡丹可分成上百个品种,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

牡丹文化的起源,从《诗经》牡丹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

唐代,牡丹诗大量涌现,有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有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宋代开始,除大量牡丹诗词外,又出现了牡丹专著,诸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丘淩的《牡丹荣辱志》、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等,宋代有十几部。姚遂有《序牡丹》,人高濂有《牡丹花谱》、王象晋有《群芳谱》,薛凤翔有《亳州牡丹史》,汪灏有《广群芳谱》、苏毓眉有《曹南牡丹谱》、余鹏的有《曹州牡丹谱》、由于牡丹花花型优美,颜色绚丽、清雅,因此是当代画家们经常表现的题材,如余致贞、吴玉阳等。散见于历代种种杂著、文集中的牡丹诗词文赋,遍布民间花乡的牡丹传说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服饰、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数见不鲜。

牡丹文化符合宇宙间的“全息律”;牡丹文化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透过它,可洞察中华民族的一般特征,即牡丹文化是一种“文化全息”现象。

武则天与牡丹的典故,讲的是在一个隆冬大雪飘舞的日子,武则天在长安游后苑时,曾命百花同时开放,以助她的酒兴。下旨曰:“明早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谁都知道,各种花不仅开花的季节不同,就是开花的时刻也不一致。紫罗兰在春天盛开,玫瑰花在夏天怒放,菊花争艳在深秋,梅花斗俏在严冬;蔷薇、芍药开在早上,夜来香、昙花开在夜间。所以,要使百花服从人的意志,在同一时刻一齐开放,是难以办到的。但是百花慑于武后的权势,都违时开放了,唯牡丹仍干枝枯叶,傲然挺立。武后大怒,便把牡丹贬至洛阳。牡丹一到了洛阳,立即昂首怒放,花繁色艳,锦绣成堆。这更气坏了武后,下令用火烧死牡丹,不料,牡丹经火一烧,反而开的更是红若烟云、亭亭玉立,十分壮观。表现了牡丹不畏权势、英勇不屈的性格。

毛泽东生前非常喜爱牡丹,1935年,毛泽东率领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延安,在严酷的战争间隙,一天率领周恩来、朱德等去延安万花山赏牡丹,在牡丹丛中对身边人说:“这里是一幅天然牡丹图,一定要好好保护,等到全国解放了,可以在这里修建一座人民公园。”1950年冬的一天,毛泽东在中南海花园散步,走到牡丹跟前停下脚步,跟身边工作人员讲起武则天与牡丹的故事并意味深长地说:“年轻人要具有牡丹的品格,不畏强暴,才能担当起重任。”

年轻人要向牡丹,踏平山海,逐风挽浪,志向为灯,心向远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刘禹锡《赏牡丹》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唐·徐凝 《牡丹》

去春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笺怨别离。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唐·薛涛 《牡丹》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唐代:王维 《红牡丹》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唐代:皮日休 《牡丹》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唐代·刘禹锡 《思黯南墅赏牡丹》

绝代只西子,众芳惟牡丹。——白居易《牡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27,967评论 6 53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8,273评论 3 41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75,870评论 0 37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62,742评论 1 30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71,527评论 6 40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010评论 1 3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3,108评论 3 44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2,250评论 0 28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8,769评论 1 33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40,656评论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2,853评论 1 36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8,371评论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4,103评论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4,472评论 0 26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717评论 1 28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51,487评论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7,815评论 2 37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花信风只有二十四候,不知道为啥只有从小寒到谷雨,每候一种花,难道是立夏到冬至,百花盛开了,就没法选“信”了?有这个...
    雪莲圣地阅读 403评论 0 2
  • 懒写梅花枉自伤,千篇一律少新章。 黄昏若出林公府,不信枝头有暗香。 附:山园小梅二首 其一(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
    闻英师太阅读 2,040评论 24 44
  • 性灵说举要 ——董本鹏 说到性灵,诗词爱好者都不会陌生,性灵诗风的出现...
    北溟鱼_0ba3阅读 1,872评论 1 2
  • 薛家既然是冤孽,那么薛宝钗自然也是冤孽,其实薛宝钗是个非常奇怪的人,首先看一下她的住处,她的住处非常诡异,看原文(...
    陇右修士阅读 2,401评论 0 1
  • 桃花,落叶乔木,[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0%BD%E5%8F%B6%...
    拉普蓝朵阅读 44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