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与友人论教育。友人欲听吾教育之见,以育其子。故作此小文,以飨天下父母。
古语有云,十年寒窗。辛苦读书,博取功名。寒窗无人问津,成名天下知晓。孙文宝头悬梁,苏季子锥刺股。读书人做大官,商贾人发大财。艰辛努力,何止十年!吃得苦中之苦,方为人上之人。
及至如今,教育仍旧。人入小学,辛苦读书,志在入好初中,有好同学相伴。及至其入初中,辛苦读书,志在入好高中,有好同学相伴。又入理想高中,辛苦读书,志在入好大学。至入知名大学,又复辛苦读书,志在入好研究生院。研究生院之后有博士,博士之后有博士后,博士之后有助理教授,助理教授之后有副教授,副教授之后亦有正教授。及至入正教授,亦有思h因子之忧也。
若其乐非自学习本身而来,则苦难之后复苦难,苦难何其多,我生之待成功之日之苦难化解,则万事俱为苦难也。
思思信人人皆能得终极快乐,无论矮高胖瘦,贫贱富贵,位卑权重,人种肤色,国籍地域,职业特长。何也?学习者,非苦难也。努力者,极乐之事也。苦难者,非贫穷者而独享,极乐者,非成功人之专权。世界之人极多,诺奖得主极少。若快乐单从荣誉而来,则多少人无快乐矣。做最好之自己,快乐之极至矣。
子常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言志。子路,求志在从政,赤志在礼仪。唯点之志在乐趣。故父子与点也。此可见,乐乃人生之第一要事。然何能得最高之乐耶?追求真理也。
阿基米德,跃出浴缸。真理之至,狂喜极乐。城邦陷落,沦为刀下之鬼。志向高洁,专心低头画圆。何也?真理之乐大于砍头之痛也。朝闻真理,夕死无惜。
学习之乐虽小,其乐可积累矣。游戏之乐虽大,其乐乃瞬子[1]也。存钱,健身,其道亦然。积小成大,聚沙成塔。小乐不积则无大乐也。科学本身之乐,大于一切。
[1] Instanton
中国有句古话:“十年寒窗”。意思是幸苦读书,博取功名。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他以“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精神,来激励读书人追求做大官、发大财。“十年寒窗”意指要通过艰辛的努力,十年并非实数。刘祁《归潜志》卷七:“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同样的,明·冯梦龙辑《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公子自思:“可怎么处他?”走出门来,只见大门上挂着一联对子:“十年受尽窗前苦,一举成名天下闻。”“这是我公公作下的对联。他中举会试,官到侍郎。后来咱爹爹在此读书,官到尚书。我今在此读书,亦要攀龙附凤,以继前人之志。”又见二门上有一联对子:“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后来成为民间俗语,改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话并不正确。如果你总是这样教育孩子。孩子小学的时候,你说,现在苦一点没有关系,等以后,你上了好初中,就好了。孩子心想,嗯,现在苦一点没有关系,等上了初中,就好了。孩子上初中的时候,你说,现在苦一点没有关系,等上了高中,就好了。孩子心想,嗯,现在苦一点没有关系,等上了高中,就好了。孩子上高中的时候,你说,现在苦一点没有关系,等上了大学,就好了。孩子心想,嗯,现在苦一点没有关系,等上了大学就好了。等孩子上了大学,你又说,现在苦一点没有关系,等你读了研究生就好了。可是,孩子开始不干了。每次都是苦一点没关系,等后面就好了,那读了研究生又要读好博士,读了好博士又要读好博后,读了好博后又要去好的大学当教授。当了教授又要发论文,要引用,讲报告,评职称,等等等等。一辈子总有努力不完的时候。难道我一辈子都是苦难吗?等到我死了。这一辈子是为谁幸苦为谁甜?也许你说,等你得了诺贝尔奖,就可以好好玩啦。可是,现在全世界这么多人,有多少人得了诺贝尔奖?如果只有这样,才能叫“一举成名天下知”,才能得到幸福,那全世界人有多少会一辈子不幸福?
问题出在哪儿呢?你总说,十年寒窗苦读。读书是一件苦差事,这个观点牢牢地印在了孩子的心里。孩子总觉得应该下蛮力来读书。孩子读书不快乐的时候,他会硬着头皮读书。他被你的观点影响了。他以为,只要现在坚持一下,痛苦很快会过去,后面就是轻松的生活。可是等他长大了,他发现又有需要学的。一辈子都要学习,那一辈子都是痛苦?
你应该意识到这句话有两点很大的问题。第一是,这句话说,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个话不对。为什么呢?因为努力学习的人,他看上去很痛苦,也许他睡得很晚,起的很早,一天可能只有很少的时间匆匆地吃饭。那是在外人看来,他很痛苦。但是沉浸在学习当中的人,他应当是快乐的。
阿基米德从浴缸中一跃而出赤裸身体跑到大街上的时候,面对将要杀死他的两个士兵仍然从思考的世界的快乐中无法出来的时候,思考带给他的,不是无穷无尽的快乐吗?
马克思一生穷困潦倒,只能靠恩格斯的接济度日。他的巨著《资本论》拖了十六年才发表,等到稿费姗姗来迟的时候,他与妻子已经双双不在人世。他没有能力赚钱吗?不是的。这个《资本论》早已写完,只是忘了发表。思考真理带来的快乐,超越了任何事情。
圣西门担忧社会,一度企图自杀,但上天没有让他成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医生问他疼吗,他说不疼,我们来谈谈社会主义吧。思考的快乐超越了一切身体的痛苦。
刘慈欣在他的短篇小说《朝闻道》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掌握我们这个宇宙大统一模型的高级文明跟地球人达成了这样一个协议,高级文明告诉地球人大统一模型,然后地球人享受十分钟之后就毁灭地球人。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走上真理祭坛,完成了生命和真理的交换,在强光中化为美丽的火球飘逝而去。当霍金走上真理祭坛,向高级文明的人发出了这样的灵魂之问,“宇宙的目的是什么?”的时候。高级文明的人沉默了。
最早,我听说这些故事的时候。我羡慕这些科学家。我总是心想,要是我对科学有这样强烈的热爱,以致于能够牺牲自己的生命都在所不惜,该多好啊。高中时候的我以为我热爱科学,到了大学和博士期间,这种热爱渐渐淡去。取而代之地,我认为这是一种自己并不讨厌的职业。我在很多的哲学书上读过,生命没有意义。没有意义,那就得过且过吧。好歹咬咬牙,混点所谓的尘世间的功名,满足满足自己小小的虚荣心,一辈子混完,苟且活着,就完了嘛。
直到某一刹那间,我似乎有一种顿悟了的感觉。真理是存在的!人生的意义是追求真理!很多很多我自己从小就开始不断问自己的问题有了答案。我重新翻开那些之前令我头疼的理论物理书。我盯着那些公式。很久之后那些公式不再是公式,而是公式描述的东西本身。我感觉我的理解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跟不是一个专业的人描述我自己做的东西开始眉飞色舞起来。我第一次感觉到那种震撼人心的快乐。这种快乐,比我经历过的所有快乐,因为虚荣产生的快乐,因为玩游戏产生的快乐,更加快乐。我突然意识到,这种快乐并不会消失,相反,我学习越多,这种快乐越强烈。而且,这种快乐的产生,并不是我一定解决了一个举世瞩目的巨大难题才能产生的,也不是极端聪明的人才能体会到的。一个平凡的人,只要肯自己思考,事事都思考背后的原因,背后的本质,可能每天明白一个小小的问题,增加一点小小的快乐。这个快乐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它不会消失,只要你明白了这个小小的问题,它会帮助你弄明白下一个小小的问题,久而久之,就能明白大大的问题了。等你明白了这个大大的问题,你看到了自己的进步,看到了自己了不起的成就。这个快乐,可以跟随自己一辈子。而且,你可以大大方方地说你因为思考问题而快乐,别人只会尊敬你。如果你的快乐来自于性,来自于玩游戏,你好意思跟所有的人这样说吗?
那一刹那之后,我亲身体会到了,刘慈欣的小说描写的科学家所体验到的极端的快乐。这种快乐,并不仅仅是那些功成名就的科学家专属的快乐。普通的人,也能体会到。刘慈欣的小说只是小说,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高级文明阻止我们追求真理,这个过程极端快乐,我们一辈子可以享受这样的快乐。而获得这样的快乐,并不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纵使我们的宇宙没有意义,但是在宇宙中生活的每个人,探索真理是我们的意义,探索真理带来的快乐超过了一切。
第二个问题是,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很容易让人误解,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幸苦读书就是为了一举成名天下知。那么问题来了,那些幸苦读书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比如环境,运气,等等并没有功成名就的人呢?他们一辈子,就只是痛苦吗?不是的。所有得诺贝尔奖的大佬,没有一个是立志得诺贝尔奖的。相反,他们追求真理,各种荣誉,奖章,只是他们纯粹地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所产生的自然而然的结果而已。相反那些立志得诺贝尔奖的功利的人,没有一个真正得到了诺贝尔奖。
现在很多人批评快乐学习,批评减负,理由是孩子如果不强迫他学习很多很多的东西,长大了就不会有成就。这个观点貌似有一定的道理。其实我们应该辩证地起看待这个问题。这些人批评的只是放任孩子大量的时间玩游戏而不学习,并不是批评快乐学习本身。如果你给孩子设计非常精巧的游戏,在孩子每玩完一个游戏之后,告诉他这个游戏教给了他什么知识。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快乐。问题的根源其实就是在快乐学习上面的误解。快乐学习,不是让孩子学少,而是同样的知识,并不用死板的书本讲授,而是用游戏,轻松的方式,让孩子去接受。如果孩子在学习的本身当中体会到了无穷无尽的快乐,我想,这一辈子你都不用push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