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基层作为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基层干部,作为这一层级的直接执行者和引领者,其素质与能力直接关系到政策的落地效果与基层治理的成效。因此,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是锻造一支具备“硬核”素质的干部队伍。
加强学习,筑牢“硬核”思想
“硬核”的思想是干部队伍的灵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日益繁重的基层工作任务,加强学习,不断提升思想境界,成为锻造“硬核”干部的首要任务。这要求基层干部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通过定期举办理论学习班、专题研讨会等形式,充分运用“领学、督学、研学、促学、自学”的“五学联动”体系,引导干部全面学、深入学、领悟学,系统掌握党的理论知识,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同时,鼓励干部广泛涉猎经济、社会、科技等多领域知识,拓宽视野,增强综合素质,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基层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深化培训,淬炼“硬核”本领
能力是干事创业的硬实力,淬炼硬核本领,是锻造“硬核”干部的关键环节。要实施精准“浇灌”,探索构建“2+N”培训模式,根据基层干部岗位需求和工作实际,坚持需求和效果“双导向”,设计科学合理的培训课程,涵盖基层党建、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应急管理等N个方面,确保培训内容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要注重实践“练兵”,选派干部到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等吃劲岗位挂职锻炼,让干部在实践中经受考验、增长才干。要坚持“帮扶”机制,发挥老同志经验丰富的作用,让老同志与新入职干部结成对子,形成一对一辅导,手把手传授工作经验和方法,加速干部成长成才。
重视考核,激活“硬核”动力
考核是检验干部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重视考核工作是锻造“硬核”干部的重要保障。必须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要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既注重考核干部的显绩,如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硬指标;又注重考核干部的潜绩,如工作态度、创新能力、群众口碑等软指标,确保考核结果全面客观。要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奖惩激励等紧密挂钩,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通过严格考核、奖惩分明,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让“硬核”干部在基层一线脱颖而出、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