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们讲了人际关系中,有一种责任混淆,叫“都是你的错”。今天我们来讲另一种责任的混淆,叫“都是我的错”。
在关系中,“都是你的错”是要别人为自己的感受负责。“都是我的错”则反过来,要让自己为别人的感受负责。
也许你会说,哪会有人这么傻,主动去拿别人的问题给自己增加负担?但这种思维确实很普遍,只是我们平常很少会注意到它。
比如在《关系的角色》那篇我们就讲到过,我们随时都在扮演别人期待的角色。所以如果别人对你的期待是让你为他负责,你接受了这种期待,那么你可能就会因为帮不到他而产生了内疚自责等情绪,而这就是“都是我的错”。
但你可能会说,如果我不接受这种期待呢?我想说的是,哪怕对方对你的期待不是让你为他负责,很多时候你也会主动的想为他负责。
比如很多时候我们朋友遇到了一些问题,像家庭关系的矛盾,恋爱关系的矛盾等等,这时候他们会来找我们谈谈心。对我们的期待可能是一个倾听者。
但很多人却觉得自己是他的好朋友,就会想要帮他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拼命帮他分析各种原因,然后给出各种正确而无用的建议。
比如告诉他:“这件事情是他的错,但你也有不对的地方”;“你们两个都退一步就好啦,吵这种小事完全没有必要”;“你们吵架的时候应该保持冷静的”。
这些建议都是正确而无用的,比如吵架肯定是双方都会有一些不对的地方才能吵得起来,哪有人吵架的时候骂人家的优点的。然后如果双方都能各退一步,都能保持冷静,也就不会吵起来了。
所以这样做的效果往往都不太好,而且对方只是想要向你抱怨一下,可能吐槽完心情就好很多了,但你分析的问题让他的心情变得更糟了。
于是这种越帮越忙的结果,可能会让你产生没能帮到他的自责,这就是因为你把他的问题变成了自己的责任。最后就变成了“都是我的错”。
而我们之前在讲《关系的三角化》中,也讲到了这点。被三角化的人他们没有办法解决别人的矛盾,就把别人的矛盾,变成了自己的问题,然后告诉自己,这件事是我没做好。
所以这就告诉了我们一点,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要警惕我们的好心突破了边界,避免它最终损坏了彼此的关系。
最后我们来比较“都是你的错”和“都是我的错”这两种镜像思维。有时候,这样的组合是成对出现的。
我见过一些比较差的父子关系,儿子在外面发展不好,于是父亲在小县城给儿子找了一份稳定工作。儿子本来不想回来的,但在父亲的劝说下半推半就的回来了。然后做了几年后,儿子还是没做出什么成绩。
之后儿子就时不时会开始埋怨父亲:“要不是你喊我回来,我现在应该多了不起了”。其实他就是在说“都是你的错”。而父亲因为儿子没做出什么成绩,可能会认同这种说法,觉得是自己影响了儿子的发展,觉得“都是我的错”。
当“都是你的错”和“都是我的错”形成了一种互补的关系时,关系的一方常常会变得越来越愤怒,关系的另一方也会变得越来越抑郁。然后这段关系就变得越来越差。虽然关系里的两个人都不舒服,却常常都无法改变。
我自己之前也面临过类似的情况,只是我可能相对好一点,但最后我也选择回来小县城。回来前一个师姐给了我一个很重要的建议:不论最后的决定是什么,你都要清楚,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我把这个建议听进去了,所以之后每次做什么决定时,我一直不断提醒自己,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我觉得这个建议特别好,让我知道得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而这也让我明白了一件事情,就是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所以我们也需要承认,即使是最亲近的人,有些困难,只能他自己去面对和解决,有些决定,只能他自己来做。
总结而言,我们应该尊重边界,需要承认和尊重彼此的独立性。而最好的呈现形式,就是我为我的生命负责,你为你的生命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