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小男孩大宝, 在他三岁的时候, 妈妈给生了弟弟二宝, 就在生二宝的那一天,全家人都高兴祝贺家中添二宝的时刻,这个小男生不上幼儿园了,孩子的这一行为也没有引起全家人的注意,也没有当回事,奶奶因为也还要给儿媳妇做饭,也就没有坚持送孩子,但是连续一个星期孩子都坚持不去幼儿园,爸爸和奶奶都没有办法送孩子上幼儿园,因为孩子在家里经常做一些坏事,因此奶奶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幼儿园,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照顾儿媳和小孙子。可是这个小男孩自此怎么也不去幼儿园了,人你们打骂,无奈爸爸有一天连打带骂,强制性的将孩子送到了幼儿园,结果下午孩子因发烧又被奶奶接了回去,去医院检查也没查出什么问题,回去吃了点药第二天就退烧了,但是孩子还是坚持不去幼儿园,只要去幼儿园不是感冒就是发烧,再上医院检查治疗,结果一学期下来,去医院的时间比上幼儿园还多。
这个家庭陷入了很大的麻烦中,怎么办?
当我们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后,我们给家长进行了指导,家长开始运用积极关注的方式和孩子交流互动。有一天奶奶提出送孩子上幼儿园,孩子说要让奶奶陪着才上幼儿园,奶奶答应了孩子的要求,并对孩子能上幼儿园的想法进行了积极的关注,并给予表扬。第二天,孩子穿衣服、吃饭准备上幼儿园,奶奶再次给予了积极的关注,并表扬孩子说话算数,于是孩子比较愉快的和奶奶一起去了幼儿园,一路上奶奶又一次积极关注了孩子的行为,鼓励孩子可以和奶奶一起上幼儿园了。但是孩子到了幼儿园之后,死活不进幼儿园,非要奶奶进去陪同,但是幼儿园不同意这样做,要么把孩子放下家长走人,要么带孩子回家。
就这样一方面我们运用积极关注的方式给家长肯定和鼓励,激励家长坚持积极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就这样,经过了两个周的努力,孩子有一天,终于自己回到了幼儿园。
下面盘点一下这个过程:
首先,孩子不去幼儿园家长的打骂惩罚都是没有效果的,因为在他的弟弟到来之前,这个孩子得到了太多的溺爱,在他的意识中这个世界都是他的,爸爸妈妈是他的,爷爷奶奶是他的,他得到了太多的关注,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品性。当妈妈怀孕后期的时候,由于身体反应,关注孩子的经历不够,让孩子或多或少体验到受到零落的感受,内心深处开始意识到他所拥有的一切将要被人取代,因此有了压力,并用不良的行为方式,如还是不听话,不去幼儿园等等,来吸引父母和家人的关注。
第二,对孩子的打骂加剧了孩子的内心不良的情绪体验,他的内心会让我,因为弟弟的到来,爸爸妈妈要抛弃他,要把他送出去,所以才坚持让他上幼儿园,不去幼儿园很大程度上是防止被抛弃,内心产生更大的焦虑和担心,甚至是恐惧。
第三,大部分家长是不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这些变化的,通常都会误认为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听话了,或者误认为孩子有了叛逆,说服教育无效的情况下,开始打骂孩子,并采取强迫去幼儿园的方式,让孩子体验到双重的压力,一方面认为爸爸妈妈不要自己了,另一方面同胞竞争无形中产生的压力,再加上家长的惩罚行为,在这多重的压力下,孩子的抵抗力下降,因此出现感冒发烧的躯体化的症状。
面对这样的情况怎么办, 我想, 哪一个家长都很焦虑。 没有一个父母会不担心孩子的行为。
这个时候如果家长不是用爱孩子的方式,让孩子回归到幼儿园的社会化中去锻炼自己,而是用溺爱孩子的方式,“哎,幼儿园去不去的无所谓,等大了再说吧”,这样的想法是真正的把孩子害了。因为家长的行为助长了孩子的自我中心的行为,也在潜移默化的加剧了孩子朝着自我中心的人格方向发展。
其实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此时此刻家长所做出的任何决定都会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决定。因此这个决定必须是基于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才能做出有效的决定,而正是你的决定或许毁了孩子,也或许是成就了孩子。
因此,家长的耐心和坚持,以及积极有效的关注手段是促进孩子行为更适宜社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解决孩子行为方式更适宜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