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五高”之一,严重损害健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时,发现血糖偏高了。
此时,若不改变生活方式,血糖长期居高不下,易诱发糖尿病等并发症。
正常情况下,人体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2h<7.8mmol/L。
空腹血糖偏高,介于6.1~7毫mmol/L之间,被称为“空腹血糖受损”。
空腹及餐后血糖均偏高,介于7.8~11.0mmol/L,被称为“糖耐量受损”。
这两个标准,只要符合其中一个,就可诊断为“糖前期”,需格外注意控血糖。
一旦出现下面几个异常情况,小心血糖高了
1、伤口难愈合。
2、饭后容易犯困。
3、无缘无故皮肤瘙痒。
4、手脚有麻木、刺痛感。
5、经常口渴,多尿起夜频繁。
6、疲劳,全身乏力,精神萎靡。
7、无缘无故视力下降,视物模糊。
8、食欲亢进,经常感到饥饿而多食。
9、食量正常或增加,但体重下降消瘦。
一旦查出血糖高,少碰二物,改掉三习,做好四事,降低血糖少生病
少碰二物
1、饮料
饮料,深受人们喜爱,但血糖高的人,一定要远离。
饮料会让人更愿意摄入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其中含有的焦糖成分会引起人体内代谢紊乱,如果摄入的饮料太多,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的负担,胰岛会蔓延周期性的调节,一旦调节次数多,就会使胰岛发生问题,引起血糖升高,增加糖尿病风险。
2、啤酒
血糖高的人,要远离酒饮,尤其是啤酒。
啤酒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麦芽糖,会快速进入体内消化吸收,从而升高血糖。另外,麦芽糖的升高血糖能力跟葡萄糖相当,所以,血糖高的人,一定不要碰啤酒,切莫贪杯。
改掉三习
1、吸烟
一旦查出血糖高了,要尽早戒烟。
相关研究显示,长期吸烟者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比不吸烟者高15%~30%。
与此同时,研究还显示,吸烟越多、开始吸烟年龄越早,发病的风险也越高。
所以,查出血糖高时,就要坚决戒烟了,越早越好。
2、熬夜
睡眠,对于调控血糖,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查出血糖高了,还要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一旦睡眠不足,可促使肾上腺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还会引起胰岛素抵抗,使血糖升高。
3、久坐
很多人,工作忙,一坐就是一天。
然而,久坐不动,会加重胰岛负担,使得血糖升高。
数据显示,久坐时间每额外增加1小时,其患糖尿病的风险,便会增加22%。
所以,一定要改掉久坐的习惯,每坐下45-60分钟,就起来活动一下。
做好四事
1、饮食要吃对
饮食,对于人体血糖的影响很大。
一旦血糖高了,饮食上,一定要合理搭配。
品种杂一点,多吃粗粮杂豆,营养均衡。
饭量少一点,饭量太大,易使血液中的糖激增。
口味轻一点,不是不吃盐,是少盐,这一点很重要。
香味淡一点,不过份追求香精香料,食物要原汁原味。
绿色多一点,绿色瓜果多尝试,对稳定血糖很有帮助。
2、喝点代茶饮
补充水分,能保证身体新陈代谢的效率,加速糖分的消耗,维持血糖平衡。
用一些小植物泡水代茶饮,对于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是不错的选择。
华花苗桑叶茶,泡水代茶饮,可帮助调节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众多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与炎症的关系十分密切,华花苗,含有广谱消炎成分,可以帮消除炎症,并且,其含有的多糖也有一定的降糖之效,对2型糖尿病有很好的调节帮助。
桑叶,一直被中医用于糖尿病,并且,医书上有相关的记载,有效的调节糖尿病“三多一少”,以及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桑叶的有效成分物质,可间接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增加细胞对糖的利用和代谢。
经常用二者搭配泡水,对控制血糖,防并发症有益,是日常不错的代茶饮。
3、控制好体重
体重,也会影响血糖的健康。
超重、肥胖,会使体内的胰岛素水平变得不敏感,还会影响机体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概率,尤其是腹型肥胖,危害更大。
因此,一定要注意减掉腰围,保持正常的体重。
4、调节好情绪
大喜大悲、情绪大起大落,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会导致血糖升高。因此,要学会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稳定的心情,对健康尤为重要。
血糖高的人,为了健康,还要做好这几点
1、多运动
运动建议,遵循“1357”原则:
1次运动,不少于30分钟,每周运动不少于5次。
运动强度,脉搏应控制在:(170-年龄),这样运动则为有效且安全的。
每天坚持走路,可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更好地控制血糖。
2、食早餐
血糖高了,三餐一定要规律,定时吃饭,尤其是早餐一定要吃。
吃早餐是控制血糖很好的方法,早餐可选全谷类面包、酸奶、低脂奶酪等。
3、控血脂
血脂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去影响血糖水平,甚至是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所以,血糖高的人,一定要格外注意调节自己的血脂。
4、心放松
人在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体内的血糖、血压值都会不受控制往上涨,这时候如果你能学习紧握拳头,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自己,血糖也会慢慢的随着你的情绪放松降低下来。
5、举哑铃
有哑铃的可以举哑铃,没有可以拿一本书或者一瓶水,举到左右耳之上的位置即可,每周锻炼两到三次,每次15到20分钟,这样可以增加肌肉的容量储存,降低血糖水平。
6、勤检测
血糖高的人,坚持定期监测很必要。
通过定期监测,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更能预防和缓解并发症的进展。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