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20170810徐海波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分享(上海,第361天)
《礼仪不是教的,是实践的》摘录:
在孩子面前,家长总是摆出平等的姿态,与孩子交流时,幽默多于呵斥。
比如妈妈有意让孩子递一杯水,就会用请求的口吻:“你能递给我一杯水吗?”
当孩子把水递到妈妈跟前时,妈妈又会很真诚地说:“谢谢你,你真的很爱帮助别人”。这样的反复地练习,待场景再现时,孩子就会重复相同的过程。此时,礼仪已经不是临时抱佛脚的“说教”了。
家长还会有意识地寻找各种机会,按照不同年龄段为孩子们设计不同的"社交场合”。比如低龄的孩子,从节日或生日派对开始,社交的对象多是班上的小朋友或邻居家的孩子。大一点的孩子,家长会带他们参加成人活动,例如看演出、走访家长的朋友,参加学校举办的联欢会等。
(全文请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7卷P.79-P.79)
[玫瑰]Booboo微思录:
1.反思自己的过去,自己和儿子说话比较和气、客气,这点比较好,创设各种社交活动,这一点,几乎没有。先天不足,后天可补。现在补也来得及啊,当然补的方式有讲究。
2.活动,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如此,家庭教育中的各种活动,也如此。亲子游戏,家务劳动,……
在活动中,孩子亲力亲为、动手动脑,有经历、有体验,这种成长,意义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