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开心陪伴你每天一本书的第410天。
今日共读:《改变自己》
不安全感这种坏习惯的形成,与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遭受的无助或创伤有关。如果不“干预”,会在人的心里逐渐加深,成为你个性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是不可改变的,这只是一种比较顽固的坏的思维习惯。
一,为什么不安全感不是先天的,只是一种坏习惯?
首先,我们先明确一下,不安全感并不完全是坏事。就像适度的紧张可以帮助演讲者集中注意力,更好地发挥一样,适度的不安全感也是人奋斗和发展的动力之一。但是,过犹不及,一个人内心的不安全感一旦过度,就会导致心理问题。
不安全感并不是性格倾向的一种,也并不能说具有某种性格倾向的人注定缺乏安全感。它产生于我们的幼年时期,与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判断有关。所以,不安全感其实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准确来说,它是不可避免的。
二,为什么试图把生活完全控制在手中,反而无法给人带来安全感?
需要强调的是,控制是人的一种本能。当人在处于危险中的时候,会出于本能,保持控制,来使自己免于受灾难。
不安全感正是一种无助的、不受控制的、令人感觉到危险的感受,为了不在生活中感到不安,人也会本能地试图去控制生活,来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但是,如果这种追求控制过了度,变成了试图把生活完全掌握在手中的执念,那就反而无法给人带来安全感了。
追求完美或者回避,都还只是通过控制个人的行为,来控制生活。还有一种控制,是试图控制自己所处环境中的人和事。这种控制采取的主要策略,就是欺骗。
三,如何通过“五个步骤”的自我训练,摆脱不安全感的支配?
“五步骤心理治疗方法”,又叫“自我交谈法”,是一套已经被临床证明行之有效的自我训练的方法。简言之,就是通过“自我对话”的方法,让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心理上的问题所在,并且对症下药、自我修复。这些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厌倦、绝望、慢性疲劳等情绪。
总体来说,通过“自我对话”,学会识别自己心理上是否存在“不安全感”,并且学会正确评价它们;更进一步地,将自己一分为二,区分清楚,哪个“你”是拥有健康思维的你,哪个“你”是充满“不安全感”的负面思维的你。然后,对支配你的不安全感的想法坚决说“不”,遗忘问题而投入当下的事情,不断地进行自我激发,从而改正不安全感的坏习惯,改善自己的生活。
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不要沉溺于被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