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的非科学-《恶的科学》读后感
文:Recycler
64/411.2385
简版:有些人作恶是因为自身缺陷和坏环境熏陶造成的。只有那些在好环境下故意为恶的人才是真坏。
书看到113页,突然有种不想看这本书的感觉。之前看到文字,都是说人体内部某些解构的缺陷,造成无法继续从事善的行为。例如脑部某个位置的缺失,造成人类会无理由的攻击性,毫无同情心。这种不友善的行为,算是个体天生的,如果他能理解友善,恶的行为并不是个人所想要的。谁都想和平相处,谁愿意攻击人呢?
有些人的恶是身体缺陷造成的,成为必然的行为。这一点,我们可以理解原谅,甚至是同情。倒是看到那些偶然恶偶然善,或是对某些人恶对某些人善的人。并不是一直恶,我们会认为他是正常的人,只是通过精神控制,他舍去了善。成为一个恶的人。不免好奇,一个明知善与恶的人是什么东西让一个人故意隐藏善作恶呢?
最后十几页给出了一些答案。画了一个图,共情回路有这些因素有关,早期经验、从众/服从、内群体/外群体、腐蚀性情绪、基因、神经系统状态、激素水平、身体状态、意图、威胁或战或逃、文化约束、意识形态/信仰。但凡任一因素出现问题,就中断共情回路,从而出现恶的行为。
为什么有些身体之外来的因素可以控制一个人的行为呢?像是文化约束、意识形态/信仰。我给一个陌生人说,你去打人。估计陌生人会把我当成共情回路缺失的坏分子,怎么会让陌生人变成坏人呢?他打人,他难道不会伤心吗?我们不会因为想到对方的难过而伤心吗?
如果有经验,第一次做坏事总是心惊胆战的,但是随着坏事做多了,做坏事成了心安理得的事。如果我是拿着刀、拿着权力、拿着粮食要挟陌生人去打人呢?他会衡量自己得到什么,自己失去什么。两者权衡,陌生人会发现,有我没你,自己活着最重要,其他人的命管我何事。第一次做坏事很有压力,但相对于自己的性命危机的压力,这都是小的。一回生二回熟,当打人成了家常便饭,即便我没有给他要求,在生命压力下,也会主动去找人打架。进而会把压力的来源想象成神一般的存在。
我是怎么知道这个过程的,猜测的。一是看的杂书比较多,见识到有些好人是在被逼无奈下习惯了当坏人,这也许是文学创作的角色。二是后天的条件反射,人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学会了与先天行为相反的行为,为的就是适应当下的环境。
先天的因素和后天因素的缺失或是非正常的出现,造成了恶。可以说这些并不是自己能改变的。大脑缺根筋,社会制度残缺不全,自己也无能为力改变。奥威尔的老大哥时刻注视着人们,从不把恶当做坏事。在这种环境下,好不容出现男女主角,最后还是在一号房间里被奥勃良毒打一顿,已经不知道1+1等于几,老大哥让等于几就等于几,思想彻底麻木,善恶彻底不分,更何谈共情和同情。
人们处在这些非自己可以改变的因素里,值得同情。就像金瓶梅一样,越疯狂越堕落,越能看出社会环境的不正常,对于处在这里的人,我们应该表示同情。如果把所有的罪恶都
我们应该探讨的是在一个价值观比较正的环境下,人也比较正常,为什么还要作恶呢?闲的没事作恶是为了啥?总得有点目的吧。难不成是为了欣赏对方痛苦时表情,这种痛苦时的表情,让人很有成就感。共情腐蚀是因为共情回路的断裂,对于别人的痛苦没有感觉。像是这种对别人痛苦感兴趣的人,算是共情负分吗?这种杀人取乐的人应该属于神经病的范畴。这类人只是保留了人类基因里以强欺弱的本能,但是没有保留同理心的反思和自我保护的本能。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强者,遇强装弱,遇弱则强,这才是人的本能。
有些人作恶并不高兴,也能感受对方的难收,这算正常人了吧,但是还去作恶。也许作恶对于正常人来说,只是一个工具,一种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什么目标呢?那就看人们树立了什么样的三观。在较短的时间内想要实现一个较大的目标,在没有他法的时候,只能作恶。
孩子三天没吃饭了,作为一个家长,没有收入,也找不到工作。对于他也许抢劫面包店是唯一能做的事。他能感受到面包店老板的痛苦,但他更能感受到孩子的痛苦,也能感受到被抓入狱的痛苦。两者痛苦取其轻,只能打劫面包店。
一个穷人家的孩子,通过学习考上大学走出村子,毕业后成为公务员。他过够了苦日子,他想在三十岁之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一套房。可是房价太贵,别人三四十年的收入才够买房子的,他工作十年凭什么买房。梦想是美好的,现实却是一天天的毫无办法。现实遇到强烈的理想,就培养了一个贪污的官员。
环境是什么样的?人生要做点什么?要以什么为前提?如果遇到的好人多,那么就觉得世界都是好人。这可能有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我可以肆无忌惮的去世界各地,不用担心坏人。一种结果,我可以欺负这些好人,反正他们可以原谅我。同一件事,可以分化出两种不同的结果。世界的好与坏,世界的贫与富,所见世的任何极端的世界,都可能产生极端的结果。人们对世界更多的看法是优劣参半,这样造成人们畏首畏尾怕遇到坏人。也坑造成人们无所畏惧,自己就是坏人。
人生要做点什么是在讨论人生的意义。可以认为长,虚度时光,也可以认为短,争分夺秒。那些认为人生应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的人,则把做各种兴趣爱好当做了意义。
我喜欢游泳,我要成为游泳冠军,我要通过自己的锻炼努力去实现,即便是实现不了,我也尽力。我喜欢游泳,我要成为世界冠军,比赛黄金年龄短短几年,只能通过旁门左道去实现这个梦想,即便对什么有损伤,即便被人检查出问题,也是值得去冒险的。只是为了在人生中留下一个冠军的名号。
有人追求的是一种品质,不打架不骂人文明,有人追求的是一种面子,总想在某方便受人崇拜。有人追求的是货真价实的才华,读书看报不搞虚荣。有人追求的是证书奖状,考完试得到证书奖状知识便丢弃了。
人生想要达到什么目的,以什么方式达到这个目的,以什么为底线达到这个目的。目的和方式是次要的,底线应该是主要的。以善良无害无底线,便不会有恶人出现。
这里只是探讨了,通用的善恶标准。如果不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而当做无害的被剥夺,那么依然会觉的对方是恶人。正因为这一点,恶不会在我们人类世界消失。
也许一声道歉,一句宽容,就可以化解了这一矛盾。关键问题还是在于沟通,消除彼此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