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文理分科,到大学选专业,对于以后从事什么职业,很多人已经初步做了规划,有人憧憬家国天下,有人推崇利益至上,有人干脆从就业前景入手……多种选择大致分为两种方向:兴趣和性价比。
从兴趣出发谈就业,人从出生开始,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似乎就已经定型了。然后在后天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扬长避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形成了兴趣点,在人的兴趣领域,坚持变得很容易,会更有机会攀登到事业的顶点。
另一方面,就业也谈性价比,兴趣是无法完全适应社会的复杂性的,而每个人的兴趣也大同小异,在社会竞争成本越来越高的大背景下,还得讲究性价比。
所谓性价比,就是指学习投入的时间精力跟毕业后就业的前景之间的对比,有的行业高投入高产出,而大多数行业高投入低产出,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双慧眼,辨别出适合自己的那条路,坚持走下去。在这方面来讲,性价比是一条更加稳定的路,更像是职场老人的经验之谈。
兴趣也是有不足之处的,比如兴趣在成为职业以后,职业中的负面能量也会让人产生深度的自我怀疑,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怀疑自己的能力可不可以达到目标?多方验证过后,绝大多数人会转投别行,所以不是兴趣选择了人的路,而是人自己选择了路。
就两种方向而言,我更支持性价比说。因为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讲,职业规划并不是那么清晰和明朗。精准化的职业规划是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现实就是孩子的职业安排不是父母包办就是自己随心随性而为。
事实上,脚下的路是人走出来的,“干一行爱一行”更应该成为时代主题,兴趣可以激发一个人短暂时期的动力,但是真正的职场或是社会,需要的是更长远的坚持,生活有点苦,但坚持下去依然很甜。而坚持靠的是个人的判断,靠的是人反复自我剖析背后的执着,也正是所谓的“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