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明显察觉到自己内心的浮躁,焦虑,没有安全感。同时心里也会慢慢的暗示自己,人要有一点点焦虑,是一件好事,让自己能够察觉生活中的细节,我该利用情绪下跌的时候好好的梳理自己的思绪,更好的下一步。
如果说接纳自己当下的情绪,一个人要有点忧患意识,能保持清醒。
回顾近一段时间,我的焦点大部分投入了践行时间管理上,和同频小伙伴的沟通,链接。
在186践行至3.0,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大家都进步好大,在小组内的践行还不错,大家依然互动交流,分享,输出。我们持续学习《善用时间》8人小组的模式,继续以小组为重点的形式践行我们自己的3.0,没有跟能量高的别的班级践行。
我能感觉到经过2.0的践行,从我们班委会议,每个组长之间的交谈中,每个组都有各自的特色,亮点,每个组长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去带动小组的践行,而我们横向的沟通让我们在管理的思路和思维上面获得了相互学习和弥补的机会,快速的共同进步。那时的我们不断沟通,交流,探谈,彼此之间不断熟悉,磨合,正是这样打造成了我们完美的团队。
也许在践行的路上,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目标,侧重点,当我们3.0开始的时候,觉察到好像彼此间少了团队间沟通和链接,每个组独立运行,大群里慢慢变得冷清了,大家在小组内践行互动的很棒。
这也许就是小组践行的特点,我们不能用批判的眼光看待。我们都能期待着一直走下去3.0,4.0,5.0,6.0,每一个90天的践行,都是一个重新的开始,我们培养的习惯需要在群体里持续培养,巩固,一年,两年,三年…
记得有一次和一个朋友见面的时候,当一个群没有人分享的时候,就会垮掉。
当时的我以时间管理落地,应用到工作,生活为目的,做减法,不看手机消息,不分享,默默践行,当听他这样说之后开始具有危机感了。因为186的小伙伴的分享给我产生许多好的东西:我的思维导图,PPT,主持,演讲,持续力量,接纳自己,聚焦要事,简书输出都来源于这个大集体,来源于许多优秀的人的影响。
希望我们能一直践行下去。然而我们为什么会减少了能量,变得冷清了呢?
原因也许有很多,我想到的几点:
1.没有教练的陪伴,没有人给我们做镜子,指南针,催化剂。教练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给人指引,干货的分享会给大家带来能量,和影响。从2.0潘毅锋班长邀请教练在班会做重磅分享,很多小伙伴都有很大收获可以知道。
但我们不是每一周都有教练在,需要我们自己去摸索,组长,或者有意愿付出的班委,组员给大家做反馈。
2.可能人都是被动的吧。被动等待教练或者其他人给予干货或者能量。我想我自己也是这样的,很少主动提问,主动链接教练,优秀的人提出问题,获得解决方案。然而正是这种被动,等待的心态,思维,当没有人来给我们赋予能量的时候,我们会迷惘,不知所措,走着走着就停下来,跟不上了,慢慢的放弃。
从别的朋友分享教练技术这个话题,我知道最重要的并不是被动听到教练的分享,因为教练分享的东西是他们自己实践的来的干货,我们听了没有去实践,运用,也许会是在心里种下一颗种子,会发芽,最重要的是自己实践起来,去体会,主动去和教练链接,交流,提问,才会让种子在土地里得到滋养,才可以禁得住风雨的打击。
3.所以2.0后的践行,更像是走向独立自主,实践,总结提炼的过程,而3.0的践行,我们更多小伙伴提出了主动输出,把总结出来的干货分享,相互影响。让自己成为一个教练,去影响别人的过程。
教练技术提到一个人更重要的是突破自己,不要自我设限,不以个人经验评判,更好的激发个人潜能,去体验,去尝试,可以去经历一些失败。
允许你犯错。要对内心深处的那个小孩子般的自己说一声,允许你犯错,错了可以改正。
当我们不能允许自己犯错,给自己设置过高的要求,在践行的道路上就会越走越慢,心里会有一种自我放弃的念头。
我很有感触的意识最近两天给自己设置了太多的障碍,一个人总是想我能力不够,不擅长做管理,没有带班经验,这些负向的思维带领自己走进了一条胡同,导致自己没有办法突破。不仅在践行,其实在其他如工作,人际关系都是一样的。
如何打破固定思维,不要束缚自己的行动?
4.新鲜感。当熟悉的人越来越熟悉,当大家的层次相互影响的差不多的时候,没有新鲜,挑战性的事情,每日重复就会觉得乏味,这是一种正常心理活动,当没有新的挑战,失去激情,人就会慢慢降低动力。参加复训,或者进入一个高能量的群,认识和链接新的人,新鲜事物,或许更能刺激一个人都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