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和骚骚猴闲聊,聊到了扫墓上坟,小清熊忽然想起先前看的闲史,于是
小清熊:你知道清明节祭祖上坟是谁规定的吗
骚骚猴:不知道哎,你说说呢
小清熊:朱重八哦。朱元璋小时候不是家里穷嘛,然后差不多清明的时候他衣锦还乡回凤阳,想祭拜一下爹娘,可是找不到坟头,好尴尬,他就颁布圣旨,昭告天下,规定清明这一天祭祖。后来,四里八乡的百姓都来上坟了,朱老板就等着,发现有两座坟头没有人祭拜,他就找到了爹娘坟头,厉害吧!
骚骚猴:厉害厉害,可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是唐朝的诗吗,以前人就扫墓了呀
小清熊:of course。你没听清楚我的问题,我说的是规定,规定!就相当于这是一条明朝的rule了
骚骚猴:噢~~
小清熊:其实,在很久以前,清明节不是用来祭祖的,是踏青外出游玩的
骚骚猴:是吗,那啥时候祭祖
小清熊:你应该知道寒食节吧,以前寒食节是扫墓的。清明只是一个节气,因为寒食节只在清明节前一两天,所以后来慢慢的,寒食节就跟清明混在一起了,到现在就只剩清明节了。
骚骚猴:寒食节与清明的博弈,寒食节输了?
小清熊:那可不,寒食节只是一个春秋时期沿袭下来的民俗节日,而清明可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地位高着呢,而且改节日总比改节气容易把,它收纳了寒食节的习俗也不奇怪,反正它自己也从节气上升为中国重大传统节日,也算是一种升华对不对
骚骚猴:这也是互利共赢哦
小清熊:是哦。所以古代人过清明的时候常常是洒泪祭奠与载歌载舞共存。寒食节的来历和习俗你可以去瞅瞅。
骚骚猴:这个先放一放,我有点乱。那扫墓祭祖到底是怎么发展的
小清熊:这个,emmmm,我那会看《清明上河图密码》的时候稍微研究了下,结合各方观点,大概是这样,春秋到唐朝呢,大家都是寒食节扫墓(魏晋南北朝寒食墓祭形成习俗),到唐朝是一个转折点,因为唐首次将清明节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并且唐玄宗将清明节扫墓正式编入礼典,属于“五礼“之一,作为国家礼俗被确定下来。我估摸着,百姓官员肯定都愿意清明节放假的时候去祭祖,久而久之,清明节逐渐取代寒食节,到了宋元时期,大家基本就在清明祭祖了。
骚骚猴:那朱元璋那会子呢
小清熊:这个嘛,后来咱朱元璋发布诏令规定百姓清明这一天祭祖,相当于将清明节扫墓祭祖这一礼俗给发扬光大了呗。然后,到08年,清明节正式成为我国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比之古代的5天,7天,少了好多呀
骚骚猴:…………
小清熊:then,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骚骚猴: 寒食节的典故是啥
小清熊:好,下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