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间层?中间层就是在构建场景时选定的特定维度,这个维度必须要足够好,才能成为滤网——过滤掉不需要的,而让所有目标用户和目标用户需要的内容,都在中间层汇集。
换句话说,每一个网站都是一个中间层,通过这个网站的内容去筛选用户,或者通过用户筛选内容,最终就是成为一个最好的中间层,将整个场景覆盖。
我为什么要创造一个“中间层”的概念?因为我觉得单纯的场景无助于创业者找到方向。创业本质上说,是一门手艺,是一门技术。它的实际操作和可用性是非常强的。如果仅仅限于场景,可能无助于解决问题。
比如说,你觉得创业服务有很多痛点,你想要去解决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某些问题。这个时候,你需要在创业者一系列的场景中,发现或者构建一个中间层。
“易后台”选择了为初创企业记账作为切入点。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中间层。因为每个创业者都需要财务,而创业者往往没有钱搭建自己的财务体系。易后台选择免费帮助创业者记账,然后寻求增值服务,这对于每个创业者都是有吸引力的。
从易后台本身来看,记账是比较标准化的服务。而且可以切入到所有的创业者体系中。这就是一个还不错的中间层。
换个方式,如果易后台选择已经融到A轮或B轮企业切入,那么相信没有任何企业会同意把自己的账公开给其他企业。
再比如说,一个私人秘书的创业项目,在硅谷已经很火,我们现在也想要做。那么仅仅说我们可以帮助用户做什么是不够的。你必须要帮助用户想清楚,到底是在场景中的哪个环节,可以成为大家通用的“中间层”?
订餐、买票当然也属于“秘书”服务,但是这样的服务我为什么要多经手一道环节?这看起来是一个中间层,但完全不需要“私人秘书”。
写情书、买结婚周年礼物,这必须要用户自己决策,显然也不能成为中间层。
所以,要成为中间层,必须是经过你的私人秘书服务,让大家感觉更便利、更有价值才成。那么我们可以选择“请吃饭”这样的服务作为我们中间层:去哪儿吃饭,这事比较高频,而且具有一定的决策度。每个人每天中午都可能去吃商务餐,或者要在某个地方订餐。这需要决策,而且会比较花费功夫。大家完全可以把这个丢给吃货,让他们告诉你某个地方应该吃什么。这事一个非常高频的事,作为一个切口是不错的。
当然,还有一个比较重的办法,就是创建自己的中间层。
比如,苹果就与各大音乐厂商谈判,最终把所有的音乐都拿到苹果平台统一售卖,原本不存在这样一个统一销售的中间层,但是苹果的创建使得所有的音乐有了一个统一销售平台。
再比如阿里巴巴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了商品销售的网络平台。人们原本并不需要去阿里巴巴的淘宝和天猫才能销售,但是到了这里,找到客户更容易、推广自己更容易、完成收款更容易……阿里巴巴额外创建的中间层,解决了电商销售时遇到的大多数问题,因此阿里巴巴成功了。
每个创业企业成功,一定是占据了某个非常小的切口,进而占据了某个场景。而要占据这个场景,就必须要构建一个中间层,能够把所有的交易成员都黏合在这里,并且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或是信息服务,或者增值服务)。如果你已经有了这样的中间层,并且确信会给所有交易方都提供福利,那么几乎可以提前恭喜你成功。
此前,我见过一个创业者,他为了确保自己能够获利,强制用户以及其他参与方必须通过他的APP来完成所有功能预定,每一单、每一个动作。这或许可以帮助构建中间层,但更多的可能是:
用户和供应商都不买单,最后整个中间层搭建失败。
占领用户场景,把这句话变成一个事实,需要不断持续的努力,直到“结网”成功。
©本文作者赵博思,版权归指尖儿(zhijianer.me)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