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谈到故乡,并非只是那生养我的一亩三分田地,也不是那哺育过我的皖西蓼城,更非那熟悉到骨子里的一草一木。那么故乡之于我的到底是什么呢?
在《舌尖上的中国》刚刚火遍大江南北的时候,为人们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各个地方最传奇的菜肴和最独特的味道,而我今天要说的便是其中之一。它千变万化,它无踪无影,它沁人心脾,它是这世间最独一无二的味道:故乡。
故乡的味道千种风情,万种意蕴。故乡的味道是屋顶上的炊烟,是弄堂里的鸡鸣鸭叫,是河边刚绿的新柳,是池塘里满身泥巴的嬉闹,是⋯⋯
童年的时候,故乡的味道是小河沟、小池塘里逮鱼摸虾的腥味,掏着掏不着是一回事,最狠的是有一次还掏出来一条蛇,那感觉,简直了;故乡的味道也是桑葚树上吃的血红血红一张张小脸,然后因为树太高下不来靠哭声引来大人得以“获救”,每一次都是胆大的早跑了,留下胆小的我,不过到最后都一样少不了一顿揍,我想那些小伙伴怎么也不会想到为什么每次都跑了没被发现还要挨揍,过来这么多年,也不怕你们来报复我了,儿时的玩伴们,对不住了,因为我告得密,让你们白白的挨了那么多顿胖揍。
初中时代,父母在外打工,我寄宿在姑姑家里。这时故乡的味道是每周一次姑姑做的红烧肉、黄鳝炒咸肉和毛豆土鸡,那时农村的条件并不是很好,也许就是因为这样,才会更加珍惜。印象最深刻还是姑姑总是把好吃的留给我和表姐表弟,自己一点也舍不得吃,一开始我们都傻傻的以为她真的不爱吃,后来再大点的时候,两个大人和三个小孩一顿饭下来总是推来推去的菜也没少多少。如果你要问我的谦让和不争的习惯是何时形成的,便是在这个时期。
故乡的味道还是学校寒暑期放假去苏州妈妈去上班前便早早起来做的早饭,她力所能及的做着些小事,只因为想弥补不在身边的陪伴。但其实在我心里他们根本不需要做什么,作为儿子,能够在他们身边就是最大的幸福。在苏州过了十几个春节后,如今,也一直把她当做我的第二故乡。
高中时候,故乡的味道是每月回家一次书包里装的满满当当的菜,一次带的可以吃好久,为了能够改善伙食,姑姑真的是绞尽脑汁。
故乡的味道还是在学校被各种考试虐遍后回去寻找的动力,说也奇怪,每次回家一趟再回学校总感觉像重生一样,又一次充满了力量。
紧接着上了大学,故乡的味道变成了遥远而久违的一句乡音,虽然大学的城市在一个省份,但是因为同学来自全国各地,能够于人群中听到一句乡音,甭提多开心了。
故乡的味道还是偶尔打一次电话回老家问问近况,什么时候开始了插秧、割稻,虽然远隔千里,但从来没有少了对于故乡的关心。春种秋收,是故乡给予我的希望。
如今,仍是远离故乡,离开校园后更越来越觉得故乡的概念不断变大,我现在总把校园当成我的第三故乡。在那里面发生的一大堆事,回忆起来都是味儿。
往往在成长的路上,我们获得了自己认为应该得到的东西,却丢失了与生具来最珍贵的东西。此刻徘徊在脑际是曾听过的一首原创歌曲《机器灵.砍菜刀》,这里节选一段歌词与大家分享,希望也能激起你的一些回忆。
是不是一个人在外面太久了 总觉得时间在翻倍的过
我不知道自己在找什么 只觉得丢了很多
星星还是那颗星星但被霾遮住了光明
我怀念狗屁不通的光阴 最初的节奏你听
你知道我有多想回到老家和泥巴
再邀子那些光腚伙家去坑里逮青蛙
给俺爷爷卷袋烟叶 听俺奶奶拉拉呱
他们这一代人没有文化但是很伟大
我想不起来那台黑白电视演哩啥
也想不起来鞠萍姐姐当年说哩话
我找不到我跳房子踢哩那片瓦
谁知道我哩弹球和票夹都放哪里啦
一个沙坑一个秋千俺就能玩上一天
饿了爬到树上摘点槐花吃点榆钱
马泡有多香 桑葚有多甜
溜溜菶菶架戏台 再抓把黑添添
谁捅了马蜂窝谁被蛰哩疙瘩多
谁晚上尿了床白天就得少玩火
谁骑着大梁自行车 扎过麦秸垛
谁哩作业最多谁就捞不着一起唱儿歌
听着听着就有一种热泪盈眶的感觉,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曾迷失了方向,不妨认真的思考一下,到底什么东西才是最珍贵的,到底哪些才是真正应该值得去追寻的。我想说的是,这些思考并非浪费时间不思进取,有些表面我们觉得很重要的东西,得到后并非真如我们的预期。
所以,从现在起,就开始慢慢的思考和回忆吧!当你开始思考、回忆的时候,你就会惊奇地发现,你曾拥有大把的快乐时光和容易满足的惊喜,它们总会在不经意间让你乐此不彼。
相信我,你一定会乐此不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