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太深奥的教学理论,对我们来说,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我们最需要的还是同行在教学中所积累的一手教学经验。《英语可以这样教》这本书,是一名一线优秀英语教师沈丽新写的一本教学札记。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就喜欢上了。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感觉是听一位老朋友在娓娓讲述自己的课堂里发生的各类事情以及她在这些课中所积累的经验及反思。
我非常欣赏和佩服沈丽新老师,不仅能把课上得有声有色,而且能把课堂作为一个师生交流的平台,在师生、生生交流中把目标语言落实下去。这是真正的语言交流,这才是真正幸福的课堂。课堂应闪现着最真实的人生活力,流淌着最精彩的生命激情,而这些价值取向应该建立在幸福之中。让课堂洋溢着幸福,应该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核心意义,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例如当孩子们第一次与沈丽新老师邂逅在课堂上时,她会和班里的孩子们一起欣赏毕淑敏的《我很重要》,帮孩子们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其次在她的课堂上, 她还让孩子们欣赏到了温家宝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的精彩演讲,看到了生活在美国白宫里的奥巴马总统一家……帮助孩子们聆听到了世界的声音……此外,沈老师在课堂上还特别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耐心引导学生认识对错, 不以成绩论英雄。她的教学实践证明很好的证明了这句话: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其次,要学习沈丽新老师精心梳理教材,精心地去打造课堂教学内容。尼尔说:“问题儿童的产生,根源就在于问题家长、问题家庭、问题教师。”看到这一现象,相信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觉得触目惊心,让人深思。想想自己,究竟是不是一个问题教师?尽管无法准确回答,但对于这一问题我的确有欠思考,与沈丽新老师为细心培育孩子所做的对细心梳理,精心打造课堂教学所做的努力相比感到惭愧。
最后课上完了,沈老师会及时反思,认真总结,她在不断地拷问自己:“在解读教材时我是否站在儿童那边?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我心里有无考虑到孩子们的需求?有没有期待过自己能够让孩子们的眼睛更明亮一些?有没有设想过我的课堂能够让孩子们对未来有更多的渴望?”是的波斯纳曾提出过—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
读完全书,我更清醒地认识到,我要追求的课堂就是适合自己个性、能力和知识范围的有效果、有效益的课堂。驾驭高效课堂的能力不是从别人那里可以照搬得到的,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速成的,也不是靠经验的累积可以坐享其成的。只有多阅读学科书籍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多深入思考教学细节处理,认真思考课堂教育教学的问题。要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实,要做的就是坚持,坚持就是坚守,就是要凭着这样的信念,才能追求对教育的激情和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