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6, 王瑞君老师工作坊笔记整理
为什么有幼小衔接问题?
您是否担心孩子不适应小学的教学方式?
您是否担心学习上有压力?
您是否担心孩子不适应集体生活?
您是否担心孩子在学校收到“不公平“对待?
幼儿园注重个体性和自由,在幼儿园,快乐和成长是主要目标。
小学注重集体性,带着学习目标。不管适应不适应,都需要适应集体生活。没有一个适应过程是高兴的,愉快的。到了四年级以后,学生才可以真正把自己放到集体中。在此之前,孩子喝自己小群体一起玩才开心,才安心。
需要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去适应小学生活。
在小学阶段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周围的人变多了,很多孩子找不到班级,找不到座位。
孩子遇到问题,比如难以长时间保持秩序,集中注意力。要注意孩子的意愿和能力情况,处理方式不同。
有意愿,无能力,孩子需要更多的鼓励。
无意愿,有能力,可以用规则来约束。
儿童的心理发展
六岁以前的儿童建构自我是最主要的部分,六岁以后,儿童开始从内在走出来,发现外部世界以及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一个人要学会觉察自己。
0~6岁,儿童与自己的关系,对自己的认识
7~12岁,儿童与他人的关系,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
12~,儿童与环境的关系,对自己/他人和环境的认识
从儿童的认知上来看,六岁以后的孩子开始进入到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对认知范围开始迅速扩大,通过内化的过程,他们建立起丰富的、复杂的内部认知结构。
这种幼儿阶段完全的用感官感觉来认知世界是不同,这个阶段是一个发展的阶段。
6岁以前,儿童主要关注自己,不太关注老师对其他小孩子的看法。6岁以后,就开始知道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八九岁的孩子特别容易觉得不公平。
例如:
六岁以前的孩子如果在幼儿园没有受到老师的重视,他们不会觉得这和它们自己有什么关系。但是六岁以后,儿童就开始去发现和关注他以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而且他们和自己之间也存在了一种关联。
在孩子6~12岁的时候,会碰到很多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埃里克森认为:6·12岁为学龄期,主要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
勤奋感:儿童进入学龄期后,面临着具有明确要求和系统内容的学习。他们一方面学习文化知识,一方面学习工艺技能,因此,对以前游戏的兴趣逐渐发生了变化,儿童更加注重和投入社会性更强的游戏,开始感受到幼儿的游戏缺少一种能够制造而且制作精美的感觉,从而产生不满和不快。埃里克森把这种感觉称之为勤奋感。
儿童小的时候,缺乏足够的生活能力,往往很依赖于大人,会感觉我不行,我做不到的,产生自卑感。他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技能,完成事情,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带来勤奋感。
在他努力的过程中,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陪伴,一步一步的帮助他克服困难,很多时候需要放慢节奏。
勤奋感不是指勤奋的行为,而是指儿童通过勤奋的行为,克服无力感,获得能力和信心。这个感觉不适一次性获得的,是通过6~12岁这么长的时间来完成的。
比如有一个孩子,在做3*8=?的数学题的时候,老师没有要求通过背诵乘法口诀表来要求孩子。
孩子自己在探索,用8+8+8在进行计算,得出3*8=24.
老师重复8+8+8,3*8,孩子也在进行重复计算
做了30分钟,大汗淋漓,很累,就开始休息。
老师在继续引导回顾,孩子开始感受到有满足感,获得感,开始感受到勤奋感。
这个孩子不是通过记忆来学习的,他是通过认知来学习的,他学习的过程会慢一些,但是学习的很扎实。有的孩子是通过记忆来进行学习的。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开始觉得小小孩比较幼稚,不喜欢和他们玩,在八九岁的时候,不容人的程度比较大,会觉得幼儿园的小孩弱爆了。到11~12岁的时候,又开始容忍。
有小学生说,在小学里,只有不想学的,没有学不好的。
很多老师也说,在学校里最主要的问题是学习兴趣问题。
在1~2年级,数学主要看概念
在3~4年级,数学主要考的是语文,理解能力
阅读很重要,不要停下来,有的孩子不喜欢自己阅读,家长可以给孩子读。
6~12岁的时候,孩子的智能是随着发展自然展现的
上学的准备
1)身体健康和运动的发展
身体方面很重要,运动会带来热情和活力,对智能发展很关键
2)社交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环境
3)学习的方式,比如接受能力和自信心
自信心特别重要,需要给予足够的反馈,产生满足感。往往大人没有耐心,给予足够的反馈。尤其是在自信心建立的开始阶段,反馈需要足够多。
4)语言发展
5)认知(思维技能)和整体知识。
孩子以前是通过别人的反馈的来认可自已。现在开始逐渐通过自己观察和思考来认可自己。所以家长要观察孩子的情绪,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可能是身体有问题,也有可能是认知有问题。
幼小衔接
1 生活上
生活规律的变化,独立性逐步形成。
很多小孩子的独立性不足,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照顾太多,替代式照顾。另一种情况是,训斥太多。有的家长比较忙,孩子反而独立性比较强,家长既没有时间照顾,也没有时间训斥和唠叨。
作为家长,既不要训斥,也不要包办、代替。
12岁以上的孩子,往往独立的能力就比较强了,能够很好的照顾自己。
2 心理上的
变化带来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可以问孩子一些问题,但是也不需要天天问。
1 学校有什么好事情发生么?调查孩子的价值观
2 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激励孩子增强他的信心
3 今天有什么好收获?让孩子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什么
4 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帮助么?
1) 我很关心你
2)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 (这是心里话,但是不能这样直接的表达)
有家长提问,我的孩子5岁,我问他这些问题,他都说没有。
老师回答,孩子还小。
孩子遇到困难,对孩子进行帮助的时候,不要代办,要控制困难的难度,使孩子能够自己完成,要把解决问题的机会留给孩子,使孩子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
3 认知上
符号的学习,语言表达:书面语
给孩子读书的时候,要注意用书面语。书面语比口语的信息量更大,更深刻。
符号学习是为了阅读,但是阅读不只是自主阅读,可以读书给孩子听。符号学习不是阅读的限制性因素。
6岁以前的孩子和6岁以后的孩子在认知上的差异。例如:同一个概念,不同的理解层次。
例如对和平的理解
3·6岁
和平是内心感到平静
和平是内心感觉良好
和平始于每一个人的内心
和平是大家相处愉快,不会争吵,不会打架
7~14岁
和平不仅仅是没有战争
和平是和谐共处,没有冲突
和平是内心的宁静
和平是精神世界的平静和放松状态
和平需要力量和同情心去维持。
如何与儿童一起讨论价值观
例如:老师说“美不美不重要,学习好才重要”
家长就这个观点如何与孩子讨论?
1 “老师说的不对“
2 “学习好很重要,爱美也很好”
和孩子进行价值观讨论的时候,要注意避免一元价值观,不要封闭式讨论,观点要是开放的。
交流沟通
1 倾听孩子的情绪
及时解决儿童的情绪问题,这样才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和爱,孩子的心里一旦得到关爱,那么他们在面对新问题的时候就会有足够的心理力量。
2 发现并帮助孩子面对问题
及时的发现并和孩子一起去面对在新环境中遇到的所有问题,让孩子感觉不是自己独自面对,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永远是他们的后盾。
面对问题的时候,少做评价,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让我们一起来面对,然后和孩子一起进行探讨。
3 安排专门的时间陪伴孩子
这种陪伴不是照顾,不是一刻不离身边的纠结,也不是监督,而是一种在一起的感觉。比如孩子写作业时,你要陪伴,让孩子感觉到你的关注。
专门的时间陪伴很重要,尤其是遇到孩子发泄的时候,这是倾听孩子的最好时机。
王老师主张陪孩子写作业,不是监督孩子写作业,而是一种陪伴的感觉。
4 及时和学校沟通
家长重视孩子,学校也会重视,这是对孩子成长环境的关心。多和老师交流,老师会认为家长很重视孩子。
最好不要去找老师麻烦,老师会感觉到自己的工作被否定,感觉很不好。
推荐书籍:
家长
《3~6岁价值训练广场》
《7~14岁价值训练广场》
《儿童与青少年情感健康》
《倾听孩子》
《新语文读本》 广西师范出版
《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
儿童
《拂过杨柳的风》
《做个快乐的少年人》
《蔚蓝色的彼岸》
《小狗钱钱》
《天鹅的喇叭》
《百科全书》(文字版)
《365个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