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德国入侵苏联,丘吉尔愤怒了,发动了二战史上最大规模的轰炸行动
文/金色明月
文章声明:本文章属于“不易君子”原创内容,请您尊重原创,转载请联系本号。
图片声明:本文内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
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1942年5月31日凌晨,成千上万的德国科隆人在睡梦中被惊醒,大爆炸带来的巨响连绵不断,火光冲天。
英国军方组织了一支由一千多架轰炸机组成的长达120多公里的编队跨越英吉利海峡,对德国工业重镇科隆进行了猛烈的轰炸,这是英国对第三帝国的一次大规模的战略轰炸。
莱茵河畔的科隆区,是德国的工业重镇
一、丘吉尔因为愤怒而行动
1941年6月22日,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希特勒大举入侵苏联的时候,当年那些大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流的西方列强们开展感到了战争的痛楚。
英国首相丘吉尔对德国发出了愤怒的严厉警告:"我们要让德国人每个月都吞下比他们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更大的苦果。"
丘吉尔
这位享有极高声望的英国领导人愤怒了,在对于希特勒而言,丘吉尔的警告毫无任何意义,因为这时的英国无非就是一个空心萝卜。
这时候,丘吉尔就开始谋划组织一支空军对德国进行一次警告式的大轰炸了,不过也的确应该如此,因为这时候的丘吉尔急需一搏,在这内外交困之际,英国政府和军方都需要一次大的行动来鼓舞军民士气,同时明确地向希特勒发出英国的"声音"。
科隆大教堂未被轰炸,着实是个奇迹
尽管空袭是英国人对纳粹进行有力警告的最好手段,但是皇家空军真的是挺难为情的,没有用于对敌进行战略轰炸所需的远程重型轰炸机,而且缺少能够准确找到轰炸目标的无线电导航装置。
作为英伦三岛的三军统帅,这无情的现实丘吉尔不是不知道的,但是他别无选择,他无法接受在德军面前节节败退的结果,丘吉尔将这视为耻辱。
作为一个老牌的帝国,英国就像一块海绵,用力挤一挤,战争潜力还是可以挤出来的。
丘吉尔正是明白这么一点,所以决心给纳粹在心理上重重的一击。
大轰炸前的科隆城
二、"千机炸科隆"计划开始浮出水面
在丘吉尔决定对德国进行战略轰炸的时候,皇家空军战略轰炸部队的处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糟糕。
除了11个中队装备了新式的"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和"斯特林"四引擎轰炸机之外,其余的大都是活动半径较短的中型轰炸机。
另外,大西洋战场的发展和中东战场的变化也都分散了战略轰炸部队的力量。
真正帮助丘吉尔梦想成真的是他的军事科学顾问洛德·彻维尔和战略轰炸部队司令哈里斯将军。
他们经过一番谋划后,决定通过一个大胆的决定:集中所有能调动的、能够到达德国境内的轰炸机,然后集中起来对德国一个目标进行大轰炸,给德国在心理上来一次重大的打击。
一个让希特勒心颤的空中打击行动浮出水面。
在大轰炸中被炸塌的科隆大铁桥
三、1.455吨炸弹倾斜德国
洛德·彻维尔和战略轰炸部队司令哈里斯首先在"米字旗"飘扬的地方进行了一次"大搜捕",尽可能地集中可以远航的轰炸机,然后让学校和军校的教官和部分学员充当机组人员,召回所有退伍的空军士兵,征召部分民间飞行爱好者。
装填弹药中的兰开斯特轰炸机
这样,经过努力,英国空军组织起来了一支由1046架轰炸机组成的战略轰炸机队,其中大部分飞机装备了Gee导航系统,这一系统能够使机组人员顺利地找到轰炸目标,极大地提高了轰炸效果。
丘吉尔要行动了。
为了尽可能地扩大这次大轰炸可能造成的影响,英国高层在经过层层挑选后,在汉堡和埃森两座城市之间犹豫不决,经过多次的论证后,英国军方选择了科隆,因为军方认为,在Gee系统的监控范围之内,科隆更容易辨认。
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
在侦察机经过一番侦查过后,1942年5月30日晚,分散在53个基地的一千多架皇家空军轰炸机在轰鸣声中扑向德国科隆。
长达120公里的编队在次日0点47分开始轰炸,大轰炸持续到2时55分才结束,英国人共投下了1.455吨炸弹和燃烧弹,被大火淹没的范围达到200公顷之多,超过250家工厂被摧毁,超过4万多间房屋被毁。
德国人在狂妄过后,这才发现原来英国人并不是傻傻的小毛驴,自己的防空网也不是密不透风的。
"轰炸论"的鼓吹者——英国哈里斯将军
四、余声不断
科隆大轰炸是英国对第三帝国的最大规模的一次战略轰炸,也是二战中规模较大且富有争议的一次大轰炸,大轰炸并不能促成战争的结束,但是却透示着战争的残酷性,哈里斯被德国人骂作"屠夫",因为在大轰炸中伤亡较多的是平民。
不过,大轰炸的确让德国人心颤了,哈里斯向世人显示了皇家空军的高空远程轰炸能力。千机炸科隆过后,英国人开始对德国本土进行了长时间的持续性轰炸,希特勒苦不堪言。
投弹中的轰炸机
为了安抚民众同时防止英国有可能的对其本土突袭,德军开始在东线回撤部分空军和防空兵,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苏作战的能力,从整个二战的战局的全过程的高度思考,或许可以这么理解:德军的两线作战,始于科隆大轰炸。
对于丘吉尔的千机炸科隆,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