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没到11点,好朋友都会咬牙切齿的在群里发言:“臭小子又作了,叫他洗澡,他躺在沙发上不动,气人吧~”。于是大家纷纷给她出主意。有人建议她规定一下晚于几点就不允许洗澡 ,她听了担心“臭小子”可能真的就不洗了。但是想想如果不洗,他自己应该也不舒服,另外自己叫他也叫的冒火,影响心情,就决定试试。
第二天,大家问昨晚怎么样,她恨恨的说:“臭小子睡到半夜才起来洗澡。” 晚上,她又群里发了:“讨厌死了,臭小子又躺在那不洗澡了~” 于是大家一起在讨论,怎样搞定“臭小子”。
早上,我和儿子一起坐地铁。刚上车坐下,我就拿起书看起来。过了一会,看儿子坐在旁边没动,想起他出门前跟我说,他今天地铁上打算看看英文,我胳膊碰碰他,提示他该看英文了。结果儿子很不满的说:“我跟你说过,不要再这样了,我自己会看的。”我这时想起来以前他跟我说过,他喜欢自己来做这件事,而不是被我催着做。这件事本来是他自己想要做的,结果却变成了我催他做的,这种感觉很不好。我赶紧不吱声了,看自己的书。过了一会,他还是不动,我也克制自己不要吭声,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书上。再过了一会,他拿出书看起来。
分开以后,我想了想这两件事。发现,这其实是一件事。孩子到了初中,自我意识越来越强,渴望独立,渴望自己做决定。很多时候,我们希望他们早早独立,有自己的思想,那作为大人,真的也需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一方面希望他们独立,一方面又不肯放弃控制。当然,对于初中的孩子,放手不等于完全不管,这个度怎么把握呢?我想,这需要耐心,需要我们安静的看这个孩子需要什么?怎样可以帮到他(她)。同时,也想想我们的青少年时期,甚至是当下,我们希望被怎样的对待。
现在外面的培训班遍地开花,很多工作都需要持证上岗,可是做父母这么责任重大的事,却是啥硬性规定也没有的,所以想想还是有点后怕的。孩子会过什么样的童年,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全凭运气。爱孩子,希望孩子过的好,那只能我们多学习,多观察,多自省,当然,也要多跟孩子沟通交流,克制自己的控制欲,琢磨可以真正能帮到孩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