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伟大的题目,不是一篇短短的作业能说明白的。
这两天抽空在看一本书《我是个怪圈》,侯世达写的。好难读,里面词的含义和我以为的并不一样,也许是翻译的问题,也许本就没有完全对应的中文表达,反正读起来挺累。
和课程本身关系不太大,书中讨论的内容主要是思维的本质,物理活动如何产生思维(灵魂),进而如何界定生命,如何界定人与非人。也许这并不是书的主旨,但我只看到这里。想看完真心不容易。
书探讨的内容,对我来说完全是好奇,至少和生活工作不直接相关。那为什么要花时间读呢?
在打卡的内容中,我说:视野决定评判标准,评判标准决定格局,格局决定心态,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这里暂且不提因果的不确定性(有这种可能)。所以,类似的书籍(信息)的摄取,其实是关乎视野的,仅仅关乎视野。
我们得有一个认识,我们并不特殊,至少从微观层面(组成物质)上看,甚至无法和一件“无生命”的制造物相区分。我说到这里一定会有大量的反对声音出来,可是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所有对“我,或者说人”是如此不同这一命题的证明,最后都会堕入神秘主义,或者干脆就是神学范畴里去。比如灵魂之类。
这种思考有益也无益。我们在世间活动,还是得落地。有首歌唱到:低头的瞬间,才发现脚下的路
这条路要自己走,走到哪不重要,但我相信终归有个目标,尽管目标可能并不存在,但至少有个希望在,也只有这样我才能走下去。
第一,要低头,去发现这条路。这需要勇气。这是一条怎样的路,通向哪里,是由我们的视野决定的。
第二,如何走上这路,又能走多远,走得顺利与否,需要智慧。不管我们怎么选,世间的路本质都一样,有风景有泥泞,在每一刹那间,有无数的岔路呈现在面前,要我们面对,选择。
智慧,和由此总结得到的方法对我们的人生是如此重要,它使我在面对选择时,不至那么快的迷失方向,不至让我原地转圈圈,至少帮助我朝着幻想的目的地多走一点。
所以,记下要做的事,按影响大小排个序,每天下班时回顾一下,再计划一下明天的安排,一周看一下进度,一月看一下发展。时不时在心里小犒劳一下自己:总得说来还不错,我有不错的朋友,过得去的工作,可爱的孩子,亲爱的太太,善良能干的同事。。。。。。对了,还有幸享受了一顿美食。人生之路并不辛苦,充满乐趣。虽然有些麻烦,那不正是体现我能力的机会吗?
用效能手册需要的不是能力,而是勇气。因为它毫不客气地让我看到自己的懈怠和逃避,所以我很难坚持天天见它!当然这也是这个工具的意义所在。
因为效能手册会让我不舒服,所以丰盛日记就很重要,让我从“惨烈的现实里”可以察觉阳光和收获,还有那小小的却意义重大的进步。
今天又有课程参加,也是无数岔路中的一个。今天的我,最大的收获是相信这一次的选择是主动的。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