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会把某年5月的最后一天称之为第一天。当然这是借着端午节的缘故,在结束了三天假期,回到办公桌前,竟然开始思考起作为第一天能有的新开端。昨天下载了简书,浏览了大半天,发现有很多好的文章、真挚的情感在这里流淌。喜爱阅读的我也许可以在这里安营扎寨,做个爱读者每日赏析美文,做个爱写者,每日记录生之河流。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新的开始,那么端午节后的第一天就有了实际的意义。
像个手艺人一般,本能的对文字有着严肃的执着。年龄长了半个甲子,面容也改变了些许,工作生活变换了环境,唯独保持着对阅读的如饥似渴,又或者手不释卷。对文字的钟爱,到了只要有字可看,什么都能看的津津有味,哪怕是地铁广告,哪怕是商品说明书。对于文学,无论是名家经典,还是佚名的小品文学,总会在篇幅中找到文章的用意,透过一篇篇文字的叙述,好像是感同身受般的走过了那些故事,看过了看些场景和人物。不能说读文看字能让人得到什么,如果是有,对于每个人喜爱文字文学的人来说,它被发现或者给予的意义都不尽相同。
始终相信文学联通的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每个故事都有书写的初衷,抑或是展现时代背景、抑或是表达故事背后的价值主张。不管那是什么,它都是故事被写出来之前就定好的山顶。每个故事都是一座山,每个写作者都是笔下故事山的开山者。山与山的不同,造就了山上的风景各有不同,风景的不同引领登山者的寡众亦有不同。就像电影《一九四二》在票房不佳的情况下,仍然获奖无数,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电影是个好电影,只是有人选择看、有人选择不看。有本书叫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同理选择不看的人,也是被不能承受的轻护住了心门和泪腺。
沉重的故事用轻盈的方式表达,你仍然能感觉到不轻。而量感轻盈的故事,即便用了整个灰色的重度晕染,我们也敢看,也依然感受到心有余悸的释然。这就是故事的重量直接在心灵上投影的触感。
我们读故事写故事被故事感动,在故事中成长。最终抵达自己构筑的故事彼岸,而在泛舟的过程中,无法不正视那些在生命中某个时刻感染了心灵、启发了心智的故事,每每在那个时刻透过纸张铅字最想给故事的写作者一个深深的敬礼。因为一个故事在被写好之前永远不知道它将停在哪些人的心里温暖着一段灰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