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农民党员为乡村振兴注入 “源头活水”

乡村要振兴,队伍先振兴。如果说农民党员是乡村振兴的 “先锋队”,那么发展农民党员就是为这支队伍注入 “新鲜血液” 的关键之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把更多优秀农民吸纳进党组织,不仅是夯实党的农村执政根基的必然要求,更是让乡村发展 “后继有人” 的战略选择。

发展农民党员,首先要解开 “谁来当” 的问号。乡村里的致富能手、返乡创业青年、新型职业农民,往往是群众眼里的 “领头雁”。他们懂技术、会经营、有威望,身上自带 “号召力”,一句 “党员就得带头干” 让大伙干劲十足。把 “土专家”“田秀才” 发展成党员,就是把群众的 “主心骨” 变成党的 “生力军”,让党的组织力在田间地头看得见、摸得着。

然而,一些乡村仍面临 “想入党的人不少,够条件的人不多” 的困境。有的青年外出务工,村里党员队伍老龄化;有的致富能手忙于生计,对党组织缺乏深入了解。破解这些难题,需要 “主动上门” 的智慧,用接地气的方式播撒信仰的种子,才能让更多优秀农民向党组织靠拢。

质量是发展党员的生命线。发展农民党员,不能只看 “能致富”,更要考 “德” 与 “责”。河北规定,拟发展对象必须通过 “群众评议关”,看看是否真心帮邻里;安徽要求入党积极分子参与村庄整治、防汛救灾等志愿服务,在实践中锤炼党性。这些做法告诉我们:农民党员的 “合格线”,不在华丽的表态里,而在是否能把 “小我” 融入乡村发展的 “大我”,是否能在利益面前多让一分、在困难面前多扛一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当越来越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鲜血液加入党组织,乡村振兴就有了 “滚石上山” 的后劲。从带领乡亲种出 “致富果”,到守护乡村的 “绿水青山”,再到传承乡土的 “文化根脉”,新一代农民党员正在用青春与汗水,续写 “农村包围城市” 的新时代篇章。

乡村的未来,藏在每一颗向党的赤子之心里。把发展农民党员这件事做扎实,让党的旗帜在每个村庄高高飘扬,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必将越走越宽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