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一”劳动节。我们也来说说关于劳动方面的诗词。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史。但这5000年,基本上都是农耕文明。渔耕樵读,这些职业基本上就是农耕社会的主体人群。除了极少部分人以外,大多数人都出身于农民。所以,田间劳动、田园风光、农事活动等等,与大多数人息息相关,也都是古代文学的基本题材。
同时,“五一”节前后,处在农历四月。这在中国农业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因为这是一年劳作的开始。南宋诗人翁卷在《乡村四月》中曾说: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以及“四月正插秧”、“四月荷锄来”,等等,这些诗句就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由于田间劳动的概念已经成为普遍的意义,所以也经常被用于借喻和指代。下面这首诗,很有名气也很有哲理,虽然讲的是劳动,但如果真的当成是劳动,那就大错特错了。
《绝句》 唐 贺亢
有客来相问,
如何是治生。
但存方寸地,
留与子孙耕。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这句话已经成为农村的一句俗语。通俗的理解就是:土地是农民的根本。无论如何,都要保留一块土地给子孙后代,这样他们才不至于没有了依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启示人们,做事情一定要有底线,不要丢了根,没有了退路。
但实际上,这两句诗与土地和劳动没有关系,只是一种借喻。作者贺亢,是唐末人,据传已得道成仙。据苏东坡的《送乔仝寄贺君六首》诗序说:以前听说唐末五代的贺亢得道升仙,不知真假。章圣皇帝,也就是宋真宗,于1008年登泰山东封。当时有人在路旁拜见,自称是“晋水部员外郎贺亢”。应当是五代时,后晋的官员。宋真宗不认识他。贺亢走了以后,宋真宗让人一查,大惊失色。如果真的是贺亢,那么他的年龄至少已经100多岁了。而到了四帝仁宗即位时,贺亢又派弟子喻乔来祝贺,送了佛像仙图。这离上次贺亢拜见宋真宗,又已经过去了15年。
到了宋哲宗时期,元佑初,贺亢的弟子喻乔来到了京城。当时,苏轼刚刚度过“乌台诗案”的风波,被重新启用,担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喻乔见到了苏轼,并对他说:师傅贺亢在泰山看到了你,非常欣赏你。于是,苏东坡便写了《送乔仝寄贺君六首》。其中,“仝”即“同”。由此来看,这应该是苏轼的亲身经历,可信度比较高。
讲这个故事,主要是为了便于理解这首诗。此诗开头两句,其实就有了预示。“有客来相问,如何是治生”。有客人问我,如何才能谋生呢?我的回答是: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方寸,特指心脏。一寸见方的地方。意思是说,要告诉子孙后代,如何修身养性。要把培养心性,当作毕生的劳作,当成谋生的根本。
由于贺亢是得道之人。这首诗其实也是在告诉人们,如何得道升仙的方法。如果单单是种地谋生的话,试问,只要不是傻子,谁不知道去种地呢?所以说,这首诗,虽然表面上是在讨论谋生,实际上是在讲悟道。养的是方寸之地,耕的是长生之道,何愁生计乎。正如苏轼的朋友张大亨所论:
方寸平田便有余,
子孙无复废耕锄。
已将不死为嘉种,
更向无何筑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