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卡顿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屏幕图像的显示原理。首先从 CRT 显示器原理说起,如下图所示。CRT 的电子枪从上到下逐行扫描,扫描完成后显示器就呈现一帧画面。然后电子枪回到初始位置进行下一次扫描。为了同步显示器的显示过程和系统的视频控制器,显示器会用硬件时钟产生一系列的定时信号。当电子枪换行进行扫描时,显示器会发出一个水平同步信号(horizonal synchronization),简称 HSync;而当一帧画面绘制完成后,电子枪回复到原位,准备画下一帧前,显示器会发出一个垂直同步信号(vertical synchronization),简称 VSync。显示器通常以固定频率进行刷新,这个刷新率就是 VSync 信号产生的频率。虽然现在的显示器基本都是液晶显示屏了,但其原理基本一致。
下图所示为常见的 CPU、GPU、显示器工作方式。CPU 计算好显示内容(如:视图的创建、布局计算、图片解码、文本绘制)提交至 GPU,GPU 渲染完成后将渲染结果存入帧缓冲区,视频控制器会按照 VSync 信号逐帧读取帧缓冲区的数据,经过数据转换后最终由显示器进行显示。
最简单的情况下,帧缓冲区只有一个。此时,帧缓冲区的读取和刷新都都会有比较大的效率问题。为了解决效率问题,GPU 通常会引入两个缓冲区,即 双缓冲机制。事实上,iPhone 使用的就是双缓冲机制。在这种情况下,GPU 会预先渲染一帧放入一个缓冲区中,用于视频控制器的读取。当下一帧渲染完毕后,GPU 会直接把视频控制器的指针指向第二个缓冲器。
双缓冲虽然能解决效率问题,但会引入一个新的问题。当视频控制器还未读取完成时,即屏幕内容刚显示一半时,GPU 将新的一帧内容提交到帧缓冲区并把两个缓冲区进行交换后,视频控制器就会把新的一帧数据的下半段显示到屏幕上,造成画面撕裂现象,如下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GPU 通常有一个机制叫做垂直同步(简写也是 V-Sync),当开启垂直同步后,GPU 会等待显示器的 VSync 信号发出后,才进行新的一帧渲染和缓冲区更新。这样能解决画面撕裂现象,也增加了画面流畅度,但需要消费更多的计算资源,也会带来部分延迟。当 CPU 和 GPU 计算量比较大时,一旦它们的完成时间错过了下一次 C-Sync 的到来(通常是 1000/6=16.67ms),这样就会出现显示屏还是之前帧的内容,这就是界面卡顿的原因。
卡顿原因
- 主线程在进行大量I/O操作:为了方便代码编写,直接在主线程去写入大量数据;
- 主线程在进行大量计算:代码编写不合理,主线程进行复杂计算;
- 大量UI绘制:界面过于复杂,UI绘制需要大量时间;
- 主线程在等锁:主线程需要获得锁A,但是当前某个子线程持有这个锁A,导致主线程不得不等待子线程完成任务。
卡顿监控
1.Instruments
在开发阶段,使用内置的性能工具instruments来检测性能问题是最佳的选择,正常情况下,CPU会周期性的提交要渲染的图像信息给GPU处理,保证视图的更新。一旦其中之一响应不过来,就会表现为卡顿。因此多数情况下用到的工具是检测GPU负载的Core Animation,以及检测CPU处理效率的Time Profiler。
- 通过Instrument设置16ms的采样率可以检测出大部分这种费时的任务,但有以下缺点:
1、Instrument profile一次重新编译,时间较长。
2、只能针对特定的操作场景进行检测,要预先知道卡顿产生的场景。
3、每次猜测,更改,再猜测再以此循环,需要重新profile。
-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优秀的检测工具可以使用:
MLeakFinder是微信读书成员zepo在github开源的一款内存泄露检测工具,具体原理和使用方法可以参见这篇文章。在此之前,内存泄露引起的性能问题是很难被察觉的,只有泄露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然后通过Instrument工具,不断尝试才得以定位。MLeakFinder能在开发阶段,把内存泄露问题暴露无遗,减少了很多潜在的性能问题。
2.主线程卡顿监控
主线程卡顿监控方案的原理是 通过子线程监控主线程的 RunLoop,判断两个状态区域之间的耗时是否达到一定阈值。因为主线程绝大部分计算或绘制任务都是以 RunLoop 为单位发生。单次 RunLoop 如果时长超过 16ms,就会导致 UI 体验的卡顿。
3.FPS监控
要保持流畅的UI交互,App 刷新率应该当努力保持在 60fps。监控实现原理比较简单,通过记录两次刷新时间间隔,就可以计算出当前的 FPS。
可以使用YYFPSLabel监控
性能问题的解决方案
1.CPU的耗时在哪里了,如何解决?
2.GPU耗时在哪里了,如何解决?
CPU 资源消耗原因和解决方案
对象创建
对象的创建会分配内存、调整属性、甚至还有读取文件等操作,比较消耗 CPU 资源。尽量用轻量的对象代替重量的对象,可以对性能有所优化。比如 CALayer 比 UIView 要轻量许多,那么不需要响应触摸事件的控件,用 CALayer 显示会更加合适。如果对象不涉及 UI 操作,则尽量放到后台线程去创建,但可惜的是包含有 CALayer 的控件,都只能在主线程创建和操作。通过 Storyboard 创建视图对象时,其资源消耗会比直接通过代码创建对象要大非常多,在性能敏感的界面里,Storyboard 并不是一个好的技术选择。
尽量推迟对象创建的时间,并把对象的创建分散到多个任务中去。尽管这实现起来比较麻烦,并且带来的优势并不多,但如果有能力做,还是要尽量尝试一下。如果对象可以复用,并且复用的代价比释放、创建新对象要小,那么这类对象应当尽量放到一个缓存池里复用。
对象调整
对象的调整也经常是消耗 CPU 资源的地方。这里特别说一下 CALayer:CALayer 内部并没有属性,当调用属性方法时,它内部是通过运行时 resolveInstanceMethod 为对象临时添加一个方法,并把对应属性值保存到内部的一个 Dictionary 里,同时还会通知 delegate、创建动画等等,非常消耗资源。UIView 的关于显示相关的属性(比如 frame/bounds/transform)等实际上都是 CALayer 属性映射来的,所以对 UIView 的这些属性进行调整时,消耗的资源要远大于一般的属性。对此你在应用中,应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属性修改。
当视图层次调整时,UIView、CALayer 之间会出现很多方法调用与通知,所以在优化性能时,应该尽量避免调整视图层次、添加和移除视图。
对象销毁
对象的销毁虽然消耗资源不多,但累积起来也是不容忽视的。通常当容器类持有大量对象时,其销毁时的资源消耗就非常明显。同样的,如果对象可以放到后台线程去释放,那就挪到后台线程去。这里有个小 Tip:把对象捕获到 block 中,然后扔到后台队列去随便发送个消息以避免编译器警告,就可以让对象在后台线程销毁了。
NSArray *tmp = self.array;
self.array = nil;
dispatch_async(queue, ^{
[tmp class];
});
布局计算
视图布局的计算是 App 中最为常见的消耗 CPU 资源的地方。如果能在后台线程提前计算好视图布局、并且对视图布局进行缓存,那么这个地方基本就不会产生性能问题了。
不论通过何种技术对视图进行布局,其最终都会落到对 UIView.frame/bounds/center 等属性的调整上。上面也说过,对这些属性的调整非常消耗资源,所以尽量提前计算好布局,在需要时一次性调整好对应属性,而不要多次、频繁的计算和调整这些属性。
Autolayout
Autolayout 是苹果本身提倡的技术,在大部分情况下也能很好的提升开发效率,但是 Autolayout 对于复杂视图来说常常会产生严重的性能问题。随着视图数量的增长,Autolayout 带来的 CPU 消耗会呈指数级上升。具体数据可以看这个文章:http://pilky.me/36/。 如果你不想手动调整 frame 等属性,你可以用一些工具方法替代(比如常见的 left/right/top/bottom/width/height 快捷属性),或者使用 ComponentKit、AsyncDisplayKit 等框架。
文本计算
如果一个界面中包含大量文本(比如微博微信朋友圈等),文本的宽高计算会占用很大一部分资源,并且不可避免。如果你对文本显示没有特殊要求,可以参考下 UILabel 内部的实现方式:用 [NSAttributedString boundingRectWithSize:options:context:] 来计算文本宽高,用 -[NSAttributedString drawWithRect:options:context:] 来绘制文本。尽管这两个方法性能不错,但仍旧需要放到后台线程进行以避免阻塞主线程。
如果你用 CoreText 绘制文本,那就可以先生成 CoreText 排版对象,然后自己计算了,并且 CoreText 对象还能保留以供稍后绘制使用。
文本渲染
屏幕上能看到的所有文本内容控件,包括 UIWebView,在底层都是通过 CoreText 排版、绘制为 Bitmap 显示的。常见的文本控件 (UILabel、UITextView 等),其排版和绘制都是在主线程进行的,当显示大量文本时,CPU 的压力会非常大。对此解决方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定义文本控件,用 TextKit 或最底层的 CoreText 对文本异步绘制。尽管这实现起来非常麻烦,但其带来的优势也非常大,CoreText 对象创建好后,能直接获取文本的宽高等信息,避免了多次计算(调整 UILabel 大小时算一遍、UILabel 绘制时内部再算一遍);CoreText 对象占用内存较少,可以缓存下来以备稍后多次渲染。
图片的解码
当你用 UIImage 或 CGImageSource 的那几个方法创建图片时,图片数据并不会立刻解码。图片设置到 UIImageView 或者 CALayer.contents 中去,并且 CALayer 被提交到 GPU 前,CGImage 中的数据才会得到解码。这一步是发生在主线程的,并且不可避免。如果想要绕开这个机制,常见的做法是在后台线程先把图片绘制到 CGBitmapContext 中,然后从 Bitmap 直接创建图片。目前常见的网络图片库都自带这个功能。
图像的绘制
图像的绘制通常是指用那些以 CG 开头的方法把图像绘制到画布中,然后从画布创建图片并显示这样一个过程。这个最常见的地方就是 [UIView drawRect:] 里面了。由于 CoreGraphic 方法通常都是线程安全的,所以图像的绘制可以很容易的放到后台线程进行。一个简单异步绘制的过程大致如下(实际情况会比这个复杂得多,但原理基本一致):
- (void)display {
dispatch_async(backgroundQueue, ^{
CGContextRef ctx = CGBitmapContextCreate(...);
// draw in context...
CGImageRef img = CGBitmapContextCreateImage(ctx);
CFRelease(ctx);
dispatch_async(mainQueue, ^{
layer.contents = img;
});
});
}
GPU 资源消耗原因和解决方案
相对于 CPU 来说,GPU 能干的事情比较单一:接收提交的纹理(Texture)和顶点描述(三角形),应用变换(transform)、混合并渲染,然后输出到屏幕上。通常你所能看到的内容,主要也就是纹理(图片)和形状(三角模拟的矢量图形)两类。
纹理的渲染
所有的 Bitmap,包括图片、文本、栅格化的内容,最终都要由内存提交到显存,绑定为 GPU Texture。不论是提交到显存的过程,还是 GPU 调整和渲染 Texture 的过程,都要消耗不少 GPU 资源。当在较短时间显示大量图片时(比如 TableView 存在非常多的图片并且快速滑动时),CPU 占用率很低,GPU 占用非常高,界面仍然会掉帧。避免这种情况的方法只能是尽量减少在短时间内大量图片的显示,尽可能将多张图片合成为一张进行显示。
当图片过大,超过 GPU 的最大纹理尺寸时,图片需要先由 CPU 进行预处理,这对 CPU 和 GPU 都会带来额外的资源消耗。目前来说,iPhone 4S 以上机型,纹理尺寸上限都是 4096×4096,更详细的资料可以看这里:iosres.com。所以,尽量不要让图片和视图的大小超过这个值。
视图的混合 (Composing)
当多个视图(或者说 CALayer)重叠在一起显示时,GPU 会首先把他们混合到一起。如果视图结构过于复杂,混合的过程也会消耗很多 GPU 资源。为了减轻这种情况的 GPU 消耗,应用应当尽量减少视图数量和层次,并在不透明的视图里标明 opaque 属性以避免无用的 Alpha 通道合成。当然,这也可以用上面的方法,把多个视图预先渲染为一张图片来显示。
图形的生成。
CALayer 的 border、圆角、阴影、遮罩(mask),CASharpLayer 的矢量图形显示,通常会触发离屏渲染(offscreen rendering),而离屏渲染通常发生在 GPU 中。当一个列表视图中出现大量圆角的 CALayer,并且快速滑动时,可以观察到 GPU 资源已经占满,而 CPU 资源消耗很少。这时界面仍然能正常滑动,但平均帧数会降到很低。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尝试开启 CALayer.shouldRasterize 属性,但这会把原本离屏渲染的操作转嫁到 CPU 上去。对于只需要圆角的某些场合,也可以用一张已经绘制好的圆角图片覆盖到原本视图上面来模拟相同的视觉效果。最彻底的解决办法,就是把需要显示的图形在后台线程绘制为图片,避免使用圆角、阴影、遮罩等属性。
具体方案
1.优化业务流程
性能优化看似高深,真正落到实处才会发现,最大的坑往往都隐藏在于业务不断累积和频繁变更之处。优化业务流程就是在满足需求的同时,提出更加高效优雅的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实践来看,这种方法解决问题是最彻底的,但通常也是难度最大的。
2.合理的线程分配
由于 GCD 实在太方便了,如果不加控制,大部分需要抛到子线程操作都会被直接加到 global 队列,这样会导致两个问题,1.开的子线程越来越多,线程的开销逐渐明显,因为开启线程需要占用一定的内存空间(默认的情况下,主线程占1M,子线程占用512KB)。2.多线程情况下,网络回调的时序问题,导致数据处理错乱,而且不容易发现。为此,我们项目定了一些基本原则。
- UI 操作和 DataSource 的操作一定在主线程。
- DB 操作、日志记录、网络回调都在各自的固定线程。
- 不同业务,可以通过创建队列保证数据一致性。例如,想法列表的数据加载、书籍章节下载、书架加载等。
合理的线程分配,最终目的就是保证主线程尽量少的处理非UI操作,同时控制整个App的子线程数量在合理的范围内。
3.预处理和延时加载
预处理,是将初次显示需要耗费大量线程时间的操作,提前放到后台线程进行计算,再将结果数据拿来显示。
延时加载,是指首先加载当前必须的可视内容,在稍后一段时间内或特定事件时,再触发其他内容的加载。这种方式可以很有效的提升界面绘制速度,使体验更加流畅。(UITableView 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这两种方法都是在资源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优先处理马上要用到的数据,同时尽可能提前加载即将要用到的数据。在微信读书中阅读的排版是优先级最高的,所在在阅读过程中会预处理下一页、下一章的排版,同时可能会延时加载阅读相关的其它数据(如想法、划线、书签等)。
4.预排版
当获取到 API JSON 数据后,我会把每条 Cell 需要的数据都在后台线程计算并封装为一个布局对象 CellLayout。CellLayout 包含所有文本的 CoreText 排版结果、Cell 内部每个控件的高度、Cell 的整体高度。每个 CellLayout 的内存占用并不多,所以当生成后,可以全部缓存到内存,以供稍后使用。这样,TableView 在请求各个高度函数时,不会消耗任何多余计算量;当把 CellLayout 设置到 Cell 内部时,Cell 内部也不用再计算布局了。
对于通常的 TableView 来说,提前在后台计算好布局结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性能优化点。为了达到最高性能,你可能需要牺牲一些开发速度,不要用 Autolayout 等技术,少用 UILabel 等文本控件。但如果你对性能的要求并不那么高,可以尝试用 TableView 的预估高度的功能,并把每个 Cell 高度缓存下来。这里有个来自百度知道团队的开源项目可以很方便的帮你实现这一点:FDTemplateLayoutCell。
5.缓存
cache可能是所有性能优化中最常用的手段,但也是我们极不推荐的手段。cache建立的成本低,见效快,但是带来维护的成本却很高。如果一定要用,也请谨慎使用,并注意以下几点:
- 并发访问 cache 时,数据一致性问题。
- cache 线程安全问题,防止一边修改一边遍历的 crash。
- cache 查找时性能问题。
- cache 的释放与重建,避免占用空间无限扩大,同时释放的粒度也要依实际需求而定。
6.使用正确的API
使用正确的 API,是指在满足业务的同时,能够选择性能更优的API。
- 选择合适的容器;
- 了解 imageNamed: 与 imageWithContentsOfFile:的差异(imageNamed: 适用于会重复加载的小图片,因为系统会自动缓存加载的图片,imageWithContentsOfFile: 仅加载图片)
- 缓存 NSDateFormatter 的结果。
- 寻找 (NSDate *)dateFromString:(NSString )string 的替换品。
- 不要随意使用 NSLog().
- 当试图获取磁盘中一个文件的属性信息时,使用 [NSFileManager attributesOfItemAtPath:error:] 会浪费大量时间读取可能根本不需要的附加属性。这时可以使用 stat 代替 NSFileManager,直接获取文件属性:
7.预渲染
微博的头像在某次改版中换成了圆形,所以我也跟进了一下。当头像下载下来后,我会在后台线程将头像预先渲染为圆形并单独保存到一个 ImageCache 中去。
对于 TableView 来说,Cell 内容的离屏渲染会带来较大的 GPU 消耗。在 Twitter Demo 中,我为了图省事儿用到了不少 layer 的圆角属性,你可以在低性能的设备(比如 iPad 3)上快速滑动一下这个列表,能感受到虽然列表并没有较大的卡顿,但是整体的平均帧数降了下来。用 Instument 查看时能够看到 GPU 已经满负荷运转,而 CPU 却比较清闲。为了避免离屏渲染,你应当尽量避免使用 layer 的 border、corner、shadow、mask 等技术,而尽量在后台线程预先绘制好对应内容。
8.异步绘制
我只在显示文本的控件上用到了异步绘制的功能,但效果很不错。我参考 ASDK 的原理,实现了一个简单的异步绘制控件。这块代码我单独提取出来,放到了这里:YYAsyncLayer。YYAsyncLayer 是 CALayer 的子类,当它需要显示内容(比如调用了 [layer setNeedDisplay])时,它会向 delegate,也就是 UIView 请求一个异步绘制的任务。在异步绘制时,Layer 会传递一个 BOOL(^isCancelled)() 这样的 block,绘制代码可以随时调用该 block 判断绘制任务是否已经被取消。
当 TableView 快速滑动时,会有大量异步绘制任务提交到后台线程去执行。但是有时滑动速度过快时,绘制任务还没有完成就可能已经被取消了。如果这时仍然继续绘制,就会造成大量的 CPU 资源浪费,甚至阻塞线程并造成后续的绘制任务迟迟无法完成。我的做法是尽量快速、提前判断当前绘制任务是否已经被取消;在绘制每一行文本前,我都会调用 isCancelled() 来进行判断,保证被取消的任务能及时退出,不至于影响后续操作。
目前有些第三方微博客户端(比如 VVebo、墨客等),使用了一种方式来避免高速滑动时 Cell 的绘制过程,相关实现见这个项目:VVeboTableViewDemo。它的原理是,当滑动时,松开手指后,立刻计算出滑动停止时 Cell 的位置,并预先绘制那个位置附近的几个 Cell,而忽略当前滑动中的 Cell。这个方法比较有技巧性,并且对于滑动性能来说提升也很大,唯一的缺点就是快速滑动中会出现大量空白内容。如果你不想实现比较麻烦的异步绘制但又想保证滑动的流畅性,这个技巧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