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0  选择的对与错

1.选择的对与错

今天外面下雨,吃午饭时讨论是不是送儿子上学。如果他自己乘地铁去学校,包括地铁出来后转公交车,所用时间估计2小时,花费不超10元。开车送他去,来回需要汽油费与高速路费约90元,来回所花时间约3小时。

如果送他,代价是所花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较高,好处是一家人相处的时间多些,且免去孩子雨中奔波之苦。

送还是不送,各有考量,无所谓对错。

图片发自简书App

2.选择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一直是处在选择中的,有时候做选择的时候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比如到家后想吃水果,茶几上橘子、苹果、香蕉等等,摆在那儿,在别人看来,你随便拿起一个吃了,实际上你已经在做出选择,只是你自己意识不到而已。

大的能意识到的选择也很多,如:选配偶,选专业,选择工作等等,这是生活中比较难的事情,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然后进行判断。

图片发自简书App

3.做出选择后,就要承担后果

既然是选择,肯定是有得有失,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应该选择了“甲”后,还惦记着“乙”。

经济学原理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机会成本”,它是指当把一定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

比如,一位农民家里有30亩土地,他对是种植玉米还是大豆进行综合考量,预估若种玉米,明年可以收入10万元,种植大豆只能收入9万元,所以,他最后决定种植玉米。当他种植玉米后,就丧失了种植大豆的机会,种植大豆收入的9万元就成了种植玉米的机会成本。这时候农民选择种玉米后,就不要惦记种大豆的收入9万元了,这是你决定种玉米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即使第二年大豆涨价很厉害,若30亩土地种大豆可以获得11万元,你也不用后悔,因为这个决策是你综合当时的信息、视野进行判断的结果。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的自控力Lab 点评官“悬崖上的小树”在简文里写到:“有得有失,有利有弊,每一个当下都是各自权衡后最好的结果,所以,哪有什么对错,只是不同的选择罢了。”

4.我们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也是如此。

我们的一些亲朋好友中,尤其是二三十年前出国的,他们都是名牌大学毕业后出去的,他们勤奋努力,才华横溢,绝对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这30年又恰恰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30年,他们错过了这辆特快列车,回来后在大城市买一套房也不容易,而他当年的那些不爱学习读了三本的同学,说不定已经拥有好几套了。

难道你能说他们的选择错了吗?

英国作家王尔德说:“人生只有两种悲剧,一种是得不到我想要的,另一种是得到了我想要的。”

凡事都有两面性,就看你怎么想问题了。

不管选择哪条路,都会有各自的曲折,当然也各有自己的风景。

当事人只把他看风景时的潇洒展现给了我们,而隐藏了曲折道路上的辛劳与酸苦,我们看到的往往只是他那光鲜的一面。

所以生活中呈现出的总是“人家的孩子”,“人家的老公(老婆)”,好像人家的运气总是比自己好。


只要是我们当初认真做了选择,就应该坦然接受选择后的结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