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前几天,网上一段“小伙骑车逆行被拦后爆发”的视频,被顶上了热搜。许多网友“真情实感的看哭了”。
4月8日,笔者作为嘉宾参加东莞电台品牌栏目《城市的声音》直播节目,与主持人叶纯老师、嘉宾罗导运老师、王丽老师和孙莉明老师一起,就“职场情绪管理”这一话题进行碰撞、讨论。
本文是根据部分现场讨论的观点,结合笔者的实践与思考而成,仅代表笔者的观点和现场几位老师的部分观点。
事件回顾
杭州一小伙儿晚上八点多骑单车逆行,被交警拦下,拦下后的小伙接了个电话,然后情绪瞬间失控,把手机摔了,可能由于心疼又立马捡了起来,嚎啕大哭并对着交警跪下“求求你让我走,罚我钱我给钱,这是我的身份证也给你......我要送给女朋友送钥匙......公司在催我......我还要每天加班到十一二点......我还要送钥匙,我压力好大,好烦,我不想这样子”在交警的陪伴下小伙慢慢平复心情后离开,很多网友表示看哭了自己,虽然小伙儿情绪失控后的表达并不清晰,但我们依然产生了共鸣,那种共鸣叫作感同身受,也许成人世界的崩溃就是这么悄无声息。
4月3日凌晨,一则疑似当事小伙儿本人的回应出现在了网上。文中,他对自己当时的行为作出了解释,回答了网上的疑问,并感谢大家对自己的关心。他说:“你们不要再骂我女朋友了,其实整件事是我不好。当天是我答应了她一起吃晚饭,她才没带钥匙的。而当时准备新项目的上线需要联调,我同事还在等着我,所以一时激动就这样了。她是我的开心果,生活中因为有她才不那么枯燥乏味…”
一直在旁劝他的交警翻了近千条评论后,发了条朋友圈:“翻遍了所有的知乎评论,终于在深夜12点33分看到你本人的回答,应该是你。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来了。看到你很好,很坚强,你的老板也很好,希望你能够成长,整个微博都在安慰你,其中也包括我。好好生活,好好对亲人,好好工作。比心!”
观点评述
对这一事件,我们探讨了以下观点:
观点一:职场确实不容易
杭州小伙儿面对着职场和生活的多重压力,被交警拦住这一突发事件所触发,接了个电话后瞬间崩溃了。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996和887等职场工作时长的话题备受关注,如年初的有赞借年后把996作为标配,京东员工平均下班时间为23:16,中国程序员发起的“996.ICU”项目等。职场中,很多人并不容易,直播中有听众留言:每天工作15个小时,一个月只休两天。我相信这是真的,而且一定有人比他的工作时间还要长,压力比他还要大。
京东宣布在2019年末位淘汰10%的副总裁级别以上的高管;京东实行996的工作制度,取消快递员底薪,降低公积金系数;开除三类人,一是不能拼搏的人、二是不能干的人,三是性价比低的人。
观点二:杭州小伙儿的情绪处理过程是正常的
人有情绪是正常的,当有负面情绪时,寻找合适的方式发泄出来是对自己有利的。杭州小伙儿的情绪从“崩溃”,到回归平静,到最后的反思和解释,这是他成长的过程。有报道说他在之前接受了一年的心理辅导,效果明显,相信这次崩溃到平静的过程会让他心理承受能力进一步强。
相反,当有了负面情绪没有及时疏导,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的爆发往往才是真正崩溃性的,对人对己都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杭州小伙儿的情绪并没有到崩溃的程度,反而是有效的被管理了,我们应该为杭州小伙儿点赞。
观点三:我们的社会在加强对人的关注
一是警察对事件的处理值得称赞,从现场的处理到事后的跟踪关注,都体现了很高的职业素养,不仅仅是在执法,在执法过程中对人的关注,是执法体系的巨大进步。
二是网络上对小伙子一边倒的同情,舆论的支持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三是人们开始反思工作的目的,开始思考工作时长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究竟工作是为了生活,还是生活是为了工作?为什么我们要长时间工作?我们工作是为了什么?
当我们对某个热点进行密集讨论,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哪怕是没有最终的结果,最终都会引发整个社会的进步。
观点四:从案例中学习
事件发生后,有各种媒体进行了广泛的报道、讨论和分析,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开始思考、反思自我,开始认知自我,为自己在面对类似问题时寻求解决方案。
一个案例讨论得越深入,其价值越高。一方面是对处理方案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是可以提供给更多人参考,我们不可能经历所有的事,从他人身上学习是每个人成长的一条快速路。这也是我们这期节目的巨大意义。
人的情绪活动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人人皆有情绪。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行为经常是伴随着情绪反应的,所以我们有时会因愤怒而不能自已,以致冲动、急躁、焦虑和抑郁等等。如何有效的进行情绪管理呢?
若要进行情绪管理,第一步就是要正确觉察自己的情绪,当我们产生情绪时,表示生活中有事件刺激而引发警报。与此同时,若我们能察觉到情绪的产生并认知产生情绪的原因,可以延缓情绪瞬间的爆发,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觉察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人们经常探讨的一个话题,关于情绪的讨论当然引入关注。但是情绪却非常的主观、难以捉摸,也就是说,面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绪;同一个人,面对相同的事,在不同的时点也可能有不同的情绪。虽然很多心理学家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其进展依然相对缓慢。甚至有人说:“在情绪领域唯一确定的一件事就是,没有人对情绪的定义达成过共识。”
关于情绪的定义有很多,我们引用其中的一种: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人的情绪复杂多样,很难有准确的分类。《礼记》中把人的情绪称为“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近代西方学者认为人的基本情绪分四类:喜、怒、哀、惧。研究者普遍认为人类的基本情绪数目有限,但是次级情绪的数目很大,就是说基本的情绪能够复合产生新的情绪,英文词典中可以找到500多个与情绪有关的词条,网上用于识别情绪的情绪卡通常也有五、六十种情绪之多。
情绪无好坏之分,但由情绪引发的行为或行为的后果有好坏之分,因此,通常我们根据情绪所引发的行为或行为的结果,将情绪划分为积极情绪、消极情绪两大类。
有些人将消极情绪等同于负性情绪,这是不准确的。所谓负性情绪,通常是指那些不愉快甚至是引发人痛苦、愤怒的情绪体验,例如压抑、生气、委屈、难过、苦恼、沮丧等。一般来讲,负性情绪并非一定都是消极的。负性情绪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也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恐惧的情绪使人脱离险境,羞耻情绪会使人避免做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即使是痛苦、悲伤等情绪反应,也同样具有能使人感受到自己的心理伤害,促使人们及时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所以说,负性情绪并不等于消极情绪。
察觉自己的情绪听起来很简单,我们怎么会不知道自己的情绪状态呢?但仔细琢磨后我们往往会发现: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我们在某一时刻的真实感受,或者事后才恍然大悟。正如佛洛依德所指出,人的很多情绪是无意识的,我们体内激发的感受不一定被意识所察觉。
对情绪的觉察之所以困难,是因为情绪脑比大脑皮层有更高的控制权。当我们处于情绪之中时,有意识的思考是一种自我否定,会感觉失去了心理平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当别人提醒我们不要生气时,我们瞪着眼睛愤怒地回应,“我没生气!”
当我们对情绪有了察觉之后,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留意到自己的激烈情感,至少可以稍稍远离体验。如,当你对某人勃然大怒时,还会在意识层面出现“我感到了愤怒。”
对自我情绪的觉察,就像是拿一面镜子来照自己。通过观察镜中的人,来了解自己此时的情绪和感受,进而反观自我。这时,我们要充当一个“目击者”,保持关注,保持兴趣,而且保持中立,不做出任何倾向性的反应,尤其是在情绪爆发的时候。美国作家威廉.斯泰隆(William Styron)形容过类似的感觉,“如同被第二个自我陪伴左右--它像一个幽灵般的旁观者,完全没有同伴的那种精神错乱,而是带着好奇不动声色地观察自己同伴的挣扎。”
察觉情绪的方法有以下四种:
方法一:正念与冥想
情绪通常伴随着身体的变化,这些变化也是情绪的表达形式。正念或冥想的练习可以通过对身体的觉察来感知自己情绪。
正念强调的是有意识地觉察、将注意力集中于当下,以及对当下的一切观念都不作评判。因此,正念就是有目的的、有意识的,关注、觉察当下的一切,而对当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断、任何分析、任何反应,只是单纯地觉察它、注意它。(可以参考我的文章《情绪与压力管理之“正念”》)
故事:修行
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回答说:“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做饭时惦记着砍柴;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正念的练习也可以通过冥想来进行。(可以参考我的文章《情绪与压力管理之“冥想”》)
方法二:记录与反思
做一个自我情绪的敏锐觉察者。我们可以抽出一、两天或一个星期,有意识地留意并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可以以情绪类型、时间、地点、环境、人物、过程、原因、影响等项目为自己列一个情绪记录表,连续地记录自己的情绪状况。
反思是在一个对自己来说安全的心理状态下,重新从其它角度看问题,厘清发生了什么?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我们可以利用情绪记录表反思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在一段情绪过程之后反思自己的情绪反应是否得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这种情绪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消极的负面影响?今后应该如何消除类似情绪的发生?如何控制类似不良情绪的蔓延?
反思时可以尝试给自己的情绪起个名字,并对其强度从0-10给个分数,在我们选择运用情绪管理的方法后再次给个分数,用分值的变化来评估和强化情绪管理的效果。
方法三:寻求反馈
人们认识自己很困难,尤其是认识自己的消极阴暗面,因此我们需要他人的帮助。
与自己生活、工作、学习中接触的各类人:伴侣,朋友,亲人,同事等进行诚恳交谈,征求他们对你情绪管理方面的看法和建议,借助别人的眼光认识自己的情绪状况,如用餐时,请他们说出一个你让他们最为恼火的地方,做过的某件事,某个特质等等。或者采用调查问卷形式,比起需要自己输出内容的开放式问题,人们更愿意回答选择题;比起是或否的二选一,在一个区间内作出选择也更加容易,通常情况下,匿名问卷的效果更好。
当然在寻求反馈之前,要让他们知道你这样做的原因和畅所欲言的权利,并且,你一定不能做出任何带有攻击性的回应(不是你认为的攻击,而是对方认为的攻击),只是要真诚地倾听。
方法四:寻求专业支持
可以借助专业的情绪测试软件工具,或是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有关自我情绪认知与管理的方法建议。
觉察出自己的情绪之后,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被情绪吞没,不接受情绪,被动处理;二是接受该情绪,主动处理,使自己的情绪受控,即对情绪进行管理。
对情绪进行管理要有意识的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直到养成管理自己情绪的习惯。
职场情绪管理的方法
情绪是有指向性的,针对的是具体的事件、事物或人,通常是伴随件某事而产生并在之后持续一段时间。因此情绪的管理可以从事前、事中、事后和日常四个维度来入手。
情绪的事前管理
当我们内心对一件事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图像和现实中的图像不一致时就会引发消极的情绪,图像一致或接近时会引发积极的情绪。
大脑中关于某一方面的图像不是只有一个,而是一个在不太大的范围内的连续图像,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扩大这个范围来进行调节,让理想的图像和现实的图像尽可能的重叠。如我上个月来东莞电台做节目,由于很长时间没有在晚高峰期间开车出门,没想到路上堵得厉害,本来十几分钟的路程我开了半个多小时,差点儿迟到,路上还要尽可能的抢站有利位置,绕过严重拥堵的路段,情绪一直是消极的,这次再来东莞电台做节目时我内心的图像就调节了,尽管路上还是很堵,但我的理想图像与我的现实图像是一致的,我的情绪也正常了。
在题头事件中,杭州小伙儿的大脑中对工作和生活的图像与现实中被不断催促的图像有了差距,再加上当他逆行时,他认为警察是不会管他的,与现实有了更多的冲突,结果消极的情绪产生了,行为在情绪的作用下失控了。
我们还可以通过目标管理来调整内心的图像。思考即将发生的事件和我们长期目标之间有什么关系,当我们确信有助于我们长期目标的实现时,遇到的挫折反而会使我们更有动力。我们可以分解长期目标为一个个的短期目标,并对短期目标的意义进行重新定义。如对于外呼销售来说,可以重新定义每一通电话的价值,如果每100通电话成交1单,每单收益200块钱,那么可以分解成每通电话的价值为2块钱,当被拒绝时,焦点就转为又赚了2块钱,被拒绝所产生的消极情绪就转化为积极情绪。
长期目标会产生持续的动力,但这个目标一定是自己想要的才会产生动力,否则就是阻力,产生负面情绪。这一事件带出了对996的大讨论,观点主要分成两派,资方赞成,劳方反对。
我认为马云说的是正确的。当我刚开始参加工作时,也很辛苦,有时甚至二十四小时连轴转,但我没有怨言,甚至感到开心,因为加班即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公司也给了足够的利益。我认识的几个在华为工作的朋友,从十几年前就在抱怨工作累,辛苦,想离职,但十几年后还在华为,反而担心公司是否会不会炒掉他们这些大龄员工。我认为996是否合适,要看公司给员工提供了什么,员工在自己人生的不同时段会有不同的选择。马云在创业初期给员工画出了宏大的愿景,华为一直给员工提供远超同行的收入,别说996了,更辛苦些员工也有意愿,意愿就会产生动力,负面的情绪也就消失了。
因此,996没有问题,问题是强制性的996。老板不能拿自己的工作时长和、创业奋斗的历史和今天自己的员工进行比较,没有给员工足够的利益,反而要求996,其实是耍流氓;但另一方面我认为人有选择的权力,如果你被资本家耍了流氓,还没有能力拒绝,你需要思考的是应该如何增加自己的价值,我们后文讨论。
人有追求完美欲望。人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习惯于追求完美;在欣赏一件自己在意的事物时,会百般的挑剔,越喜欢越挑剔;都会喜欢好的环境和优美的风景。不完美的时候,会感觉事物有缺憾,因为事物有了缺憾,消极情绪就产生了。因此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我们身边人的不完美、接受这个世界的不完美就会减少消极情绪的产生。我们需要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构认知,突破自我,影响环境,改变世界,不断的做到更好。
情绪产生后会持续一段时间,我们可以在事情发生之前,通过回想过往类似的成功事件,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到积极的情境中,在这种情境中行为处事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要准备一次对你至关重要的面试,你可以回想某次重要考试得高分的经历,或者被公司领导当众认可的经历,通过逼真的回想你就会自然的进入到积极的情境中去,接下来的面试表现就会更好,成功的几率也会大增。
情绪的事中管理
维克多.弗兰克尔是著名的心理学家,身为犹太人,他曾在二次大战期间被关进纳粹的死亡集中营。在集中营里,他的父母、兄弟、妻子都死于纳粹魔掌,他自己也饱受凌辱,历尽酷刑,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凭着想象与记忆,弗兰克尔不断修炼心灵、头脑和道德的自律能力,将内心的自由种子培育得日益成熟,直到超脱纳粹的禁锢。
一天,他赤身独处于狭小的囚室,忽然有一种全新的感受,他称之为“人类终极的自由”。他认为虽然纳粹能控制他的生存环境,摧残他的肉体,但他的自我意识却是独立的能脱离肉体的束缚,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审视自己的遭遇,享有更伟大的自由——他强大的内心力量可以帮助他实践自己的选择,超越纳粹的禁锢。他可以决定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在遭遇与对遭遇的回应之间,他有选择回应方式的自由。
当我们在事件中,意识到自己有自由选择的权力时,意味着选择什么样的情绪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消极的情绪也就迎风而散了。
对事中情绪进行管理的第二个方法是情绪ABC模型,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所创建。他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后果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如果对事件A的解释变成了B1,那么, 事件A所引发的情绪和行为后果相应的就变成了C1。(可以参考我的文章《ABC合理情绪疗法》和《情绪ABC之对B的解释》)
对事中情绪进行管理的第三个方法是在事情的发生过程中保持正念,详见上文。正念会引发心流状态,当你全情投入一件事时,就是在享受事件所带来的乐趣,自然就会弥漫在积极情绪之中。
情绪的事后管理
当我们有了负面情绪之后,最重要的是要让其发泄出来。杭州小伙儿的“摔手机”、“嚎啕大哭”和“跪地”等都是发泄情绪的手段,只是这些方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从发泄情绪的角度看,他的选择对他自己来说无疑是正确的。
自我发泄情绪的方法通常就是说出来、写出来和动作表达出来。
说的方式包括找个地方大吼,去放声高歌,对着某个物体说话,如果涉及第三者可以通过空椅子技术来自我疗愈(可参考我的文章《教练技术之教练五步曲》中空椅子技术部分)。
写的方式包括画出来和写日记两种方式。画比较简单,随意的画就好了;写有一些具体的方法值得推荐。
故事:林肯的方法
一天,美国前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那里,气呼呼地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
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对了,对了。”林肯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好训他一顿,真写绝了,斯坦顿。”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里时,林肯却叫住他,问道:“你干什么?” “寄出去呀。”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得好,写的时候你已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再写第二封信吧。”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心理学教授杰米·佩尼贝克(Jamie Pennebaker)发现,把我们对困难时最深入的感受写下来(他称之为情感暴露或表达性书写),能够有效改善我们的身心健康。心理学家已经完成了一百多个研究以支持这一发现。他们所采用的方法非常容易效仿:找来一本空白的笔记本,然后开始写,每次15分钟,至少连续写4天以上,持续时间越长越好。要写出你对最困难、最令人苦恼的经历的最深切的想法与感受。
研究人员将经常把自己的痛苦写出来的被试者(实验组)与控制组进行了比较,控制组写的是中性的或表面化的、没有情感色彩的内容(比如描述卧室的布局或详细描写自己的鞋)。多次比较的结果都很一致:表达性书写者(实验组)对生活的满意度更高,感觉更幸福,也较少抑郁。而且,之后的追踪研究显示,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表达性书写者较少去看医生,他们的免疫功能更强,在学业或工作方面有更佳的表现,失业的可能性比较小,即使失业了,也更有可能重新找到工作。
分析发现,那些受益最大的人,都使用了一些领悟性的词语或词组,也就是说几天之后,他们都开始写到“现在我知道了”、“我明白了”、“我突然明白了”或“我意识到”。日记里提及到这些词或短语的次数最多的人,就是受益最大的人。换句话说,他们已从这段经历中创造出一种关联性,他们从中得到了启示,这些事情以前也许是毫无意义甚至是负面的,但现在是正面的了,可以去面对它了,并带来了收益。
总之,表达情感的书写显然具有情绪、身体和认知方面的益处。这些益处可以缓解为人父母的压力、家庭创伤的痛苦、工作中的各种不如意,使我们能够较好地平衡来自父母、孩子及职业的需要和责任。
在直报讨论现场,罗导运老师介绍了用“我”“你”“他”三个角度去描述一件事,让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通常从“我”的角度写得会较少;从“你”的角度写得就比较多了,也更有价值了;从“他”的角度写就成为故事了,也就是彻底的中立了,即叙事疗法。
通过动作的形式将负面情绪表达出来也很常见,如摔电视,踹椅子,扔东西等,但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往往会造成新的损失,等事情过后会追悔莫及,最好平时先准备好专供发泄用的道具;二是如果动作的结果与你的预期不一致,会造成负面情绪的叠加,尤其是当你的动作对象是他人时,往往和你想象的不一致。网上经常有父母失手打死自己孩子的案例,就是当父母打孩子时,孩子的反应与父母的期望不一致,有些孩子居然不哭,还顶嘴,这种不一致引发父母情绪的进一步失控,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
事后情绪管理的第二种方式是寻求支持,这包括寻求专业人士(如心理咨询师、心理教练等)的支持、团体支持和找亲朋进行倾诉等。
其中团体的支持经常被忽略。我父亲前几年得过膀胱癌,在他手术后加入了膀胱癌患者的QQ群,在群里大家相互了解关于膀胱癌术后的康复情况、用药信息、复查结果等,我发现他对癌症的焦虑感远远小于我们这些没有得病的亲友,这就是团体支持的力量所产生的效果。怀孕后加入的孕妈妈微信群,在西方社会广泛存在的匿名戒酒会,以及组织中的各种团队等都可以有效的缓解个体的消极情绪。
杭州小伙儿在事后所获得的广泛声援,也是团体支持的表现。
第三种方式是自我谈话,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谈话。限于本文篇幅不再详述,有兴趣可以参考我的文章《谈谈自动化思维的过程》。
研究认为人的积极情感和痛苦情感都来自大脑中的同一条通道,如果我们抑制着某些事情或停止一些痛苦的事,我们常常会间接地,同时无意中抑制一些积极的情感,只要让人们随时敞开心胸,让这些情绪尽情流露,那其实是打开了一条闭塞的通道,一条各种情绪……包括消极和积极情绪流动的通道。
负面的情绪如果不发泄出来,就会像“堰塞湖”一样逐渐的在我们的头脑中积累,越来越危险,直到有一天彻底崩塌,造成严重的后果,而通过各种方式哪怕只是打开一条小的通路,对于大脑来说也是一种解决的方案,开始自动的循路而行,逐渐的让这条路越走越宽,直到负面情绪形成的“堰塞湖”消失。
以上所探讨的情绪管理的方法其实是在事件即将发生、正在发生或者发生之后的应急处理方法,对情绪的管理最佳手段是一些长效方法,也就是功夫用在平时,心思放在日常。
情绪管理的长效方法
首先是要改变对情绪和压力的认知,接受自己有了情绪。可以参考我的文章《情绪与压力管理之“认知”》。
其次是要增强身心的免疫力。具体方式包括:有规律的运动、写日记、与人的肢体接触、不断总结自己的情绪管理案例、冥想练习、充足的睡眠或者及时的小憩、感恩他人以及欣赏这个世界上美好的风景或事物等。
第三是为自己积累可以储存的价值,当你的自我价值提升了,你所能引发现实图像的能力就提升了,有能力使其与预想的图像一致,在你的情绪中,积极情绪所占的比重就会比较大,形成良性循环。
可存储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能力,包括业务的能力和情绪的管理能力。老子说:大道相通,在一个行业做得好往往意味着换一个行业也能做好;二是要经营个人品牌,或者说是个人的信用系统,这要通过人际关系来建立。十几年前有个“上海最牛X的出租车司机”臧勤,他的“生意经”曾被选入MBA案例,很好的诠释了如何为自己积累可以存储的价值。
后记
没有人能够完美的管理自己的情绪,但我们可以通过选择对自己有效的、合适的方法不断的练习,让自己不断进步,达到更好水平。
在情绪来临的一刹那能够有效的管理情绪非常困难,但我们可以通过事后的补救、反思使我们有效进行情绪管理的神经通路不断加强,直到养成习惯,成为自我的一部分。从事后到事中是情绪管理的必由之路。
最后感谢东莞电台、感谢叶纯老师、感谢罗导运老师、王丽老师和孙莉明老师,合作愉快!
--END--
过往链接:从《都挺好》看职场奥秘--四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