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读书训练营:你的初心是什么?
文/Sarah
很多人问:“你来到读书训练营的初心是什么?”很好,我们在训练营的第一天也写下了期待的收获,“每年的书籍太多,如何能够快速找到自己所需之书,快速读完一本书”是我在训练营期待的收获。大家很清楚,在训练营的第二本书的时候,樊老师的《读懂一本书》就给出了许许多多的解决方案。
那接下来我该怎么办呢?
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在此次训练营,我的初心是什么呢?找到初心也是需要一个过程。
因为你没有最初的目标,你无法找到努力的方向,你没有最初的目标,你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努力也不清楚。
01需求就是行动
刚来训练营的时候,很自然的认为,读书嘛,肯定是安静的。但却没有想到我们训练营的节目太多了,好不热闹。那我平时读一些有名的小说还是可以持续读下去的,但比如《向前一步》这样工具类书,“完成比完美更重要”是出自这里,好多年前这本书就在我的书架上,却一直只读了一个开始。所以决定在训练营做一个安静读书的潜水者,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并完成读书打卡。
随之问题却来了,读完书后,输出一些总结或心得感悟,我分享了,却没有多少人来点赞还有点评。期待自己的文字被大家看到是内心真实的愿望。
我的执行力是很快的,知道了自己的需求,就求助雅晴组长,她说“有来有往,来而不往非礼也。”所以就从第十天起,打卡输出完后,先将给自己点赞或评论的人回个礼,然后尽可能的在晚上禁言前,将看到的输出都点赞,能点评都点评。一个小技巧,跟能量高的人互动,收获会更大哦。
找到真实的需求,并去行动。
02优秀就是方向
随着点赞数变多,更重要的是有人对你作品评论了。有人说你的坡道不错,有人说你的例子很生活化,也有人说采取总分结构会更好,这样的结构更有利于评优,再有人说内容缺少点金句,还有人说你的哪些地方没有看明白。
当你可以走的时候,你会期望走得更快,同样,当你的作品被更多的人看见的时候,会期望作品会更好。
找到标杆,并向之学习。每天班级会给优秀作品还有最佳作品颁奖,学习他们的作品,分析他们的作品。
比如说将西游记的故事跟知识点相结合,故事众所周知,写出来有趣且生动,大家看得开心,学得开心。
比如说将生活的点滴跟知识点结合,举例生活化,还有具体的行动,更让大家看到了美好的结果,岂不是很有说服力。
比如说将社会的大事件跟知识点结合,事件影响力大,例如此次新冠疫情,引人注目引人思考。
主动找到老师并虚心求助,书友、组长、清水老师都是求助的对象。有时真是听君一句话,胜过看千篇文章。
记得Coco说过文章的连贯性不大好,学会了总分输出,但却疏略了作品的连贯性;
记得组长雅晴说写自己的故事会枯竭的,可以借助别人的故事来分享,后来就有了在写作品时去找案例,去找数据的过程。
记得清水老师说你要想想你要告诉大家什么,首先是一个总的概括,然后你可以分几步去依依讲述它。
当你拿到过优秀或最佳作品时,你才看见它的样子,你才知道你的方向在哪里。
03力量就是坚持
当然,30天的训练不长也不短,如何不断吸取前进的力量呢?我们五组每天早上“齐刷刷”地在班级“为你发声”是一个很棒的事例,相信其他组也有很多好的事例。我是看到群里海量信息会头痛的人,也被我们五组的这种团结的力量所感染,最后十天坚持发声,今天成长记录没写完也坚持了。
让我意外收获的有两点。
一点是虽然每天闹钟是7:40,但其实每天7:00就自己醒了,生物钟已经形成了,想要早起的你可以借助这个方法养成习惯哦。
另一点就是,有一天的“为你发声”是“文章做到极处,无他有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其实我只是觉得说得好,体会并不深,但给某位书友带来了顿悟的感叹。让我很是欣喜,原来文字可以这么有力量。
在这中间,还尝试了一次讲书,还有一次讲书的点评,最后“为你发声”获得的那丝感受到文字力量的欣喜,确定了将来输出更多有力量的文字,就是我的初心,我最初目标。
30天读书训练营,你的初心是什么?
找到内心真实的需求,并为之行动,将优秀做为目标,你的坚持将会为你带来源源不断的力量。
- END -